空周景、太尉杨秉眼见中常侍揽权,以致朝政日非,于是联名上疏,奏请诏命各有司部门,核察天下各郡县贪残不法官吏,以靖朝纲。
桓帝览奏,当即批准。
杨秉于是开列名单上奏: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渲等,牧守以下五十多人,俱有贪腐情状,行贿卖官,惑乱朝廷吏治。此僚不除,国无宁日!
朝廷命人查核其罪,结果皆都证据确凿。于是依律擒拿入京,交付廷尉下狱鞠审,或被处死,或被免职。天下郡县官吏闻此,无不肃然。
黄琼时为司徒,居于三公之首,更奏免州郡贪官污吏,因而处死流徙十余人。由是海内称快,因此都希望黄琼、杨秉、周景三公雄起,整顿朝纲。
然而四侯擅权已成定局,朝廷动乱不宁,黄琼年老多病,自己考虑无力匡正朝堂,于是托病在家,不再上朝。其后因为京畿发生寇贼骚扰,又发地震,黄琼终被免职。
延熹七年,黄琼病重,临终前上疏劝谏,陈述李固、杜乔、李云、杜众等人冤屈。又弹劾尚书周永,在梁冀得势时为其党羽,失势时又投靠朝廷,实为钻营宵小,不可重用。
上疏已毕,黄琼逝世,享年七十九岁。朝廷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忠”。
四方名士闻之,不远百里前来赴丧者络绎不绝,多达六七千人。
延熹八年二月,太尉杨秉再次上疏,以残暴贪婪之罪,奏请征召中常侍侯览之兄、益州刺史侯参入京,鞠审情实,按律治罪。
桓帝回护不得,只得诏准,命征侯参入京。
侯览闻之,急遣心腹出京,抢在天使之前到达成都,透露信息给兄长侯参,嘱其携带重金进京,上下打点疏通,以图免罪。
镜头转换,便说益州刺史侯参。
侯参既得兄弟指点通融,当即心安,由是有恃无恐。不久天使到来,接罢圣旨,便即搜罗库银珠宝,装载车辆,打点起行。路上不则一日,行至西京,夜宿长安馆驿。
驿吏见来者气势非凡,暗中打听,知是中常侍侯览之弟,堂堂益州刺史奉旨进京,于是尽力趋奉巴结,极具牛酒盛馔招待,希图攀龙附凤,就此显贵。
侯参大喜,当夜吃个醉饱,即命撤去残席,打发从人各归下处,预备就榻休息。
驿吏及从人应诺,道声安置,俱各退下,掩门而出。
时过三更,明月洒窗,疏影扶摇,万籁俱戚。侯参宽衣解带,刚欲登榻,忽然门户半开,一个人影闪入屋中,立在侯参面前。其快如风,形如鬼魅,半无半点声息。
侯参吓了一跳,见来人背对月光,道装打扮,面目昏暗,不甚清楚。于是勉强镇定心神,喝问道:尊驾是谁,夤夜入我卧室,意欲何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来人不答,从容入座,两道目光如同利剑,在侯参脸上一转,问道:你是益州史侯参?
侯参:既知是我,何敢天胆入我寝卧?
来人闻言冷笑:无耻狗官。你可知我是何人?
侯参:正要请教。
来人轻轻转头,将脸面冲向月光:刺史大人,这回你可看清楚了?
侯参细观之下,不由大惊,手指来人,颤声说道:你是匈奴中郎将张耽!
张耽:说的不错,算你还有些眼力。某便是昔日匈奴中郎将,前任鬼谷掌门,而今游方道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张耽是也。
侯参:早闻大名,不曾相会。但你我素昧平生,道长今来此处,究系何故?
张耽:我鬼谷门前辈掌门张良仙师,曾与太祖高帝有约,凡遇专权揽政,惑乱朝纲,倾覆汉室社稷,而朝廷不能控制者,鬼谷门弟子便可代天除之,此事你可知道?
侯参:略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