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主持羌事。羌人封戮、良多、滇那等酋豪三百五十五人敬畏段颎之名,于次年春季率三千余落投降。
段颎继而于秋后进兵,击破拒不投降之当煎、勒姐羌,斩其酋豪,俘斩四千余人。
延熹八年,段颎再破勒姐、当煎羌,斩俘数千余人,并乘势追击。
羌人一退再退,饥困败散,退至武威一带,凉州渐至平定。
画外音:当桓帝在位之时,国势由盛转衰,已经不复东汉初时景象。又值朝中宦官用事,各州郡县官皆都尽情搜刮奉请,以保官位,由是天下几乎无官不贪。自延熹六年以来,鲜卑骑兵攻略辽东属国,抄掠人口财物;武陵蛮平而复叛,攻打武陵郡县;桂阳郡民李研聚众起义,亦攻打郡县,杀官屠吏。由是天下扰乱,处处狼烟烽火遍地。
镜头转换,按下四境,复说朝野。
自梁冀被诛,汉桓帝虽命五侯执掌朝中大权,但亦知仅凭宦官不能治国理政,复思良臣。于是按图索骥,想起前被罢官之杨秉,遂诏命重新启用,命为太仆,又调任太常。
时有白马县令李云因直言获罪,被宦官诬陷下狱。
杨秉上书为李云争辩,言辞激烈,触怒天子,因被免官归田,继又召为河南尹。
宦官单超兄子单匡时任济阴郡太守,仗势贪污放纵,吏役上行下效,导致民怨沸腾。
兖州刺史第五种,乃是前司空第五伦曾孙,清正廉洁不惧权贵。因派从事卫羽调查审问单匡僚属,查出赃款六千万钱。卫羽搜集供状及赃款,上报刺史大人。
赃证俱在,第五种于是具折上奏,告发单匡贪墨,一并弹劾其叔单超。
单匡为脱困迫,遂出重金贿赂刺客任方,命其行刺卫羽,杀人灭口。不料却被卫羽提前发觉奸谋,暗中安排埋伏,并请江湖高手相助,反将任方逮捕。第五种审出任方供状,更增人证,遂命押往京师,囚禁在洛阳狱中。
洛阳监狱人犯,正当河南尹杨秉治下,需要经其复审。单匡害怕杨秉穷追此事来龙去脉,便派心腹买通狱卒,密令任方越狱逃跑。狱卒既受重贿,于是放出任方,与其一同远遁。
越狱案件事发,惊动朝廷,尚书由此派员诘问河南尹。
杨秉答道:任方为非作歹,实由单匡主使。今其既然越狱逃走,请用囚车将单匡押解到京师,当面考问,其作奸犯科行迹定会立刻清楚。
尚书以此回报朝廷,却被四侯抓住把柄,反告河南尹渎职,纵放人证,诬陷良臣。杨秉由此竟被判罪,送到左校罚作苦役。后因久旱不雨,桓帝宣布大赦天下,因被赦免。
其后不久,又遇天象生变,发生日食。泰山太守皇甫规等人趁机上书为杨秉辩冤,称其忠诚正直,不该长期压制不用。
桓帝下诏,公车征召杨秉与处士韦着入朝,二人均称病不至。有司弹劾二人对朝廷大不敬,要求所属郡守治罪。
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上奏,认为应再征召二人,如果还不应征,再讨论如何处罚。
朝廷于是再次征召,杨秉只得再次入朝,被任命为太常,其后继任太尉。
画外音:周景曾为梁冀故吏,故在梁冀伏诛后遭到免官禁锢。但朝廷因为周景素以忠正闻名,又多曾与梁氏爪牙为敌,不久后便解其禁,复拜为尚书令,又改任太仆、卫尉。延熹六年接替刘宠,升任司空。由此力荐重新启用杨秉,就此补叙说明。
杨秉就任太尉之职,遂向朝廷说明当初任方越狱过程,并提出狱卒同时失踪,必是受了单匡收买,里应外合,通同作弊。
桓帝闻奏,似有所悟,欲使廷尉有司复查此案。徐璜、具瑗等四侯见状,纷纷上奏,以人证全无为由,谏阻不可捕风捉影,妄兴冤狱。桓帝被众宦所惑,于是不了了之。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