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是李景隆?(3 / 4)

父李文忠戎马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太祖洪武爷厚爱,将其列为开国六公之一,

死后更是被追授岐阳王,进了太庙享天家香火与国同休,先父的一生荣耀无比,奈何我李景隆无能,两度辜负陛下重托,被朱棣以弱胜强击败,弱了先父的名头,败了朝廷的底蕴,臣无颜再苟活于世,请陛下赐臣一个体面!”

李景隆搬出了李文忠后,场中武勋知道他们得出来说话了,否则李文忠的儿子打了败仗都得死,那他们这些人又能好到哪里去?谁敢保证百战百胜?

朱允炆脸色变换正欲开口,可没等朱允炆有所动作,

武勋中的耿炳文第一个出列,李景隆之前的主帅是他,也被朱棣打败过,回来时没少被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弹劾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李景隆先手开团又抬出了开国战神李文忠,他耿炳文忍这些文官够久了,现在他不想忍了。

“臣耿炳文有本要奏,曹国公李景隆长北平兵败事出有因,臣亲身参与了围攻北平之战,期间翟能确实有望攻破北平城,但曹国公绝不是怕翟能立功”

朱允炆对耿炳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曹国公未强攻的原因是,朱棣蛊惑城中百姓将我们朝廷大军当成了奸臣乱党,借此蒙蔽了城中无知的百姓,”

“诸多百姓从而自发登上城楼为守卫他们的家园而战,北平城正门还有着燕王妃带领的妇人协助守城,曹国公身负皇命又领正义之师,怎可行那屠戮无辜百姓之事?”

“北平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臣以为曹国公未下令强攻没有过错!”

李景隆以前很鄙视这种张口百姓闭口苍生的话语,可如今他穿越到了大明,不得不逐帧学习。

清了清嗓子的耿炳文继续说道

“且若拿下北平,朱棣率军在外就会四处流窜,届时我朝廷大军就会被朱棣牵着鼻子走,曹国公所用的战略正是效仿孙膑的围魏救赵,围点打援之策。”

诸位勋贵见耿炳文助战,而主攻李景隆却还在那唯唯诺诺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其实是因为李景隆现在还没有得到原主的记忆,根本不清楚两次大战具体的前因后果,不过他此时也被耿炳文的理由说服了,他也认为他李景隆没错!

一些勋贵们见耿炳文帮李景隆说话,李景隆自己却一言不发,就开始起哄拱火,

“李景隆争口气!”

“李景隆精神点儿!”

李景隆听着一声声拱火,忍不啐了一口“草!”

正欲开口与耿炳文并肩作战,却被一道突如其来叫好声打断。

“李景隆好样儿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是见道李景隆开口就是国粹,武勋阵营一高兴,一道道喝彩便接连响起,

只是听着这些叫好声,李景隆却陷入了沉思

这些话好耳熟,似乎在哪儿听过…

奉天殿中武勋呼喝此起彼伏,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景隆立了大功…

耿炳文嘴角微微上扬,随后面容悲戚,转而看向那些攻讦李景隆的文臣颤声道,

“诸位重臣以为是否应该否强攻北平城,将屠刀挥向这些无知百姓?”

耿炳文话音落下后,李景隆心头一惊,耿炳文不愧是战场老丘八,官场老油条,一开口就让那些文官进退两难!

而以黄子澄为首的那些文臣则是脸色一变,不敢接话,谁要是敢说李景隆应该不顾一切的攻城,那估计他家的祖坟都会被刨了,

此事还涉及到朝中的另两位大佬,魏国公徐耀祖,中军府左都督徐增寿,

燕王妃是出自他们徐家的嫡女,场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就算朱棣兵败死了,朝廷也不会对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