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场勋贵送去混功劳的族人与心腹,
谁能想到十拿九稳的战斗都能被打的差点儿全军覆没,勋贵集团不落井下石都是看在他爹的面子上了…
所以与他利益共同体的勋贵集团没人会出手帮他,而文官则是迫切的想找个背锅的人,不止可以撇清战败的关系,还能留下个不畏权贵的清名,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两方心照不宣的将李景隆推了出来。
幸好朱允炆如书中记载的那般,对李景隆是无脑的信任,不仅没有对他做任何惩罚还隐隐有再委以重任的趋势,所以这些人都忍不住跳出来了…
最可恨的黄子澄这个老贼,李景隆恶狠狠的瞪着黄子澄,谁都能参他,唯独这个老登不行,因为就是这个老登极力推荐他这个草包挂帅的!
毁了他一世英名不说,还让他背上了虎父犬子的恶名。
并且后世人将他与黄子澄加上梅殷编排成了建文三傻,他李景隆还排行老大!是大傻!
大傻哔的大傻!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越想越气,李景隆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眼睛迸发了强烈的恨意死死盯着黄子澄,怒吼道,
“苍髯匹夫!无耻老贼!谁都可以弹劾我李景隆唯独你不行,说我有领兵才能的是你!推荐我做大都督的也是你!打了败仗要斩我的还是你!彼尔娘之!”
继续阅读
黄子澄被骂的吹胡子瞪眼,正欲反骂回来,却被身旁之人扯了扯衣袖,示意他让李景隆先蹦哒一会儿…
李景隆骂完后深呼一口气,扫了眼沉默不语的武勋们,高声说道,
“我李景隆自视无才无德,几番推辞,你这老贼见对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成,就以军国大义压我,让我不得不被迫挂帅出征,打赢了你举荐有功,打输了你推我出来受死?你这欺世盗名玩弄权术之辈,是在欺我将门武勋不善言辞否?”
此言一出在场武勋纷纷脸色一变,李景隆这是想将他们也拖下水!虽然心中很不爽却也知晓今日不得不出手保下李景隆了,
因为李景隆将武勋的核心利益牵扯了出来,他的话说的很直白,若是打了胜仗是文官举荐有功,打了败仗就得武勋背锅受死!
那么今后战事就会变成文官的一言堂,而他们也极有可能会重蹈宋朝的重文抑武之覆辙!
毕竟连宋朝的武圣岳鹏举都死于了莫须有的罪名,他们这些人就还能讨到好?
并且此先例一旦开启,今后文官都有样学样,那么他们这些武勋除了面对战场上的刀枪,还得提防这些文官的暗箭。
李景隆之所以敢说自己推辞过三军统帅之职,也是因为有不少先例的,文人都讲究派头且,极其钟爱名声,
大臣连辞个官都要三请三辞,封个重要官职时更是将自己说的一无是处,然后举荐之人就会用各种理由为其搭建台阶,扶其上位,从而造就一段段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
而这也恰好给了李景隆一些反击的话语。
“竖子,你,你,你”
黄子澄被李景隆的无耻气的老脸通红,指着李景隆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推荐你去重要岗位,你谦虚一下,我再给你台阶,你顺着台阶往上爬,这本就是朝堂上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李景隆这个不当人子的混账竟是拿这个来攻讦他,简直令人发指!
但黄子澄又不能反驳,因为一旦将这些点明,他就会得罪所有靠这些规则搏名的“贤臣”,也包括他自己。
李景隆不着痕迹的观察了场中气氛的微妙变化,见刚才挑动文武对立的那些话起了作用,于是便决定趁热打铁,再添一把火,李景隆一个转身朝着朱允炆深鞠一躬,高声道,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