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张浚(2 / 4)

公元 1130 年,金国因四太子完颜宗弼渡江攻宋受挫,将进攻方向转向陕西,企图先攻陕西,尔后入川东下,迂回灭宋。张浚错误判断了金兵的意图,认为金兵仍要进攻江南,为了减轻东南的军事压力,他决定组织一次大反攻,把金兀术的主力引到陕西来。张浚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集中大量军用物资,会合陕西五路兵马,合计兵 40 万(一作 20 万),马 7 万(一作 11 万),准备和金国大干一场。公元 1130 年八月,张浚发布攻金檄文,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收复长安;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收复麟州、延州,初战告捷,这让张浚飘飘然,更加轻视金军。金朝闻宋军反攻,急命金兀术率精骑 2 万由洛阳驰援陕西;命完颜娄室率军数万由河东进至绥德郡。南宋五路大军在富平地区集结,宋军以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作为屏障,扎营列阵,诸路运送辎重的乡民,在宋营外围设寨。宋军部署完毕后,诸将建议应趁完颜娄室军尚未赶到,金军未能合兵之机,各个击破,先行攻击金兀术军。但张浚自恃兵众势雄,稳操胜券,执意致书金军约日会战。金军接到战书后,故意示弱骄敌,不作答复,以拖延时间。金军两师会合后,完颜娄室亲自登山观察宋军阵势,发现宋军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却壁垒不固,破绽很多,极易攻破。到了九月十四会战这一天,金军仍旧示弱不出。张浚以为金兵胆怯了,骄傲地认为 “吾破虏必矣”。到了中午,金兵看到宋军因骄而怠,丧失斗志,开始发动进攻。金军先派 3000 骑兵,用土囊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突袭宋军外围乡民小寨。乡民潮水般冲向宋军营寨躲避,宋军阵脚大乱。紧跟着,娄室为左翼,金兀术为右翼,分两路向宋军猛攻。富平之战,宋军大败,张浚 40 万大军的优势兵力,被不到十万的金军打得崩溃,损失惨重。富平之战大败后,虽失关陕之地,却为南宋保全了四川之地。然而,此战也让张浚备受争议。一方面,他的进攻战略失败,导致陕西五路全部沦陷,南宋再无收复中原之期。另一方面,因曲端曾直言进攻必败,富平之战果如曲端所料,张浚羞愧恼怒不已。恰巧此时有人举报曲端题写了贬损皇上的反诗,张浚趁机将曲端抓进监狱,酷刑拷问致其死亡,但也没拿到任何曲端谋反的实据。此事成为张浚终生的污点,引发了众多争议。

继续阅读

四、宦海沉浮多波折

(一)功过交织引争议

张浚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功过交织,引发了诸多争议。

张浚在御史言官任上,敢于上书言事,指出皇帝和大臣的失误过错,展现出刚正不阿的一面。赵构曾赞誉他 “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要有所作为,希望你留下来辅佐我。” 同时,张浚还发现培养了吴玠、赵开、刘子羽等一批人才,享有知人善任的美誉。他坚决主战,希望收复故土、一雪靖康之耻。宋孝宗即位后,他力主北伐,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此外,他不与秦桧为伍,宁愿被贬斥在外 20 多年,也不愿附和投降派的卖国求和主张,名声远播,“四方之士,莫不倾心”。

然而,张浚也有重大失误。他入朝当言官,是受当时主和派大臣黄潜善的推荐,却投桃报李,首次弹劾抗战派大臣李刚,言诛笔伐,直指李刚为 “国贼”,致使李刚罢相。而对黄潜善、汪伯言的误国之罪却 “缄口不言”。当时李刚正主持抗金大计,危急关头,纵有些不合规的权宜之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张浚不辨大局,邀清誉而误国事,实在是不智之举。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时,制造了一起仅次于岳飞的冤案。他不听曲端的固守建议,为立威收缴曲端兵权,后因富平战役失败,又因有人举报曲端题写贬损皇上的反诗,趁机将曲端抓进监狱,酷刑拷问致其死亡,却未拿到任何曲端谋反的实据。张浚曾指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