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周敦颐(4 / 4)

崇却与程朱理学一致。自孟子后,儒家道统失传,直到周敦颐才将其续上。正史将周敦颐看成连接孔孟思想的 “道学正脉”,他应该坐上宋明理学的第一把交椅。周敦颐的理学着作虽篇幅不长,仅有一幅《太极图》、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但却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了 “无极”“太极” 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确有 “发端之功”。二程的 “扩大”,朱熹的 “集大成”,在一定意义上说,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道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

(二)清廉为民的楷模

周敦颐在合州任职期间,展现出了清廉为民的高尚品质,成为后世为官者的楷模。当时合州文化落后,学风不浓,周敦颐决定兴办州学。他借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作为州学用地,将八角亭命名为 “养心亭”,并在此写下宋代理学的开山之作《养心亭记》。周敦颐以身作则,清廉正直,威望极高。他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爱民如子,每次领到五斗米的俸禄,都要捐一半给贫苦百姓,自己则以粥度日。发现俸禄多出三石米,还将仓官治罪。

在断案方面,周敦颐公正无私。他到合州任通判伊始,不顾舟车劳顿,立即对属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熟悉社情民情。《合州志》载其 “一讯立办”。他坚持原则,不滥用极刑,为无辜囚犯据理力争。周敦颐的清廉为民精神,为后世师表。合州后来的许多知州都以他为榜样,如唐珣锄强暴、削奸吏,清狱讼;蔡承抡廉介自守,为众多冤案平反;姜绣以听讼廉明,甚有声誉等。周敦颐在合州的事迹,激励着后世为官者秉持清正廉洁、公正为民的原则,为百姓谋福祉。

群英荟萃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