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周敦颐(3 / 4)

质。

(二)《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

《太极图说》是周敦颐依据《周易》的《系辞传》中的八卦生成理论建立的学说,对天地万物的根源、宇宙生成图式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全文只有 249 字,极其简短,却代表了周敦颐哲学的最高思想水平。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阐释了其推崇备至的宇宙观:“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该文认为,“太极” 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亦突出了人在其中所起的整体价值和作用,主张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太极图说》按其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上下两篇,各五个小节。上篇言大象,下篇究小宇,形异理同。《上篇》从无极而太极开始,阐述了太极的生成、阴阳的变化、五行的产生以及万物的化生。《下篇》则从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开始,探讨了人的本质、善恶的分野以及圣人的作用。

(三)《通书》的思想价值

《通书》是周敦颐对《周易》的解读,全面展现了周敦颐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哲理玄思、德性修养和施政治民三个方面。

在哲理玄思方面,周敦颐认为《周易》探究了万事万物的本源,由乾元天道衍生出一种纯粹至善的德性,周敦颐称之为诚德,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代表的伦理原则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诚德为根本遵循的。

在德性修养方面,周敦颐认为最重要的是 “慎动”,即言行谨慎,动必得正。其次,还应该尊重师道,重视道德教化。

在施政治民方面,周敦颐认为最关键的是统治者,他说:“天下之众,本在一人。” 施政治民要以诚德为本,统治者要以身作则,推行德治,重视师道,培养人才,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周敦颐的这三部代表作,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他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品质。《爱莲说》以莲花自喻,表达了洁身自爱的高尚品质;《太极图说》阐释了宇宙生成的原理和人的价值;《通书》则全面展现了周敦颐的思想体系,包括哲理玄思、德性修养和施政治民三个方面。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哲学、文学、教育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理学思潮的引领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鼻祖,对湖湘文化和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湖湘文化方面,汉唐时期的湖南地处偏僻,学术思想发展缓慢,处于边缘位置。然而,两宋时期周敦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在郴主政期间广修书院,兴校办学,道州濂溪书院的建立更是成为 “濂溪学” 的起点。此后,湖湘大地处处建起祭祀周敦颐的濂溪祠和濂溪书院,强化了他在文化地理中的特殊地位。湖湘士大夫特别崇敬周敦颐作为 “道学宗主” 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持续宣扬濂溪学的学术创新,凸显了湘学在中华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普遍意义。

在整个中国学术思想方面,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成为宋明理学不刊之经典,其影响甚至可比肩于《论语》《孟子》。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主静、礼乐、诚、无欲、中正仁义、公、明、顺化等哲学范畴,为后世理学家所反复讨论和发挥。南宋中期,陆九渊首创心学,虽在许多学术问题上与程朱理学相左,但对周敦颐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