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感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所带来的震撼与奇迹(3 / 5)

冬季这段时节,说起来真正适合种植的大概也就只有土豆罢了,别的农作物大多都需要等到春季天气回暖后才能播种。

然而,南方地区在这个时候倒是可以种植油菜和豌豆之类的作物,但也不确定咱们这儿是否有人尝试过这种做法。如果条件允许,或许今年倒是可以试着种植一季油菜,既能够滋养土地,又能收获不少油脂资源。

她向庄子里负责管理事务的夫妻二人询问了相关情况,男主人名叫王富,已经三十好几了;女主人则姓杨,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王嫂子。

一般而言,庄稼地的所有耕作相关事务几乎都交由王富全权处理,他需要全面统筹并安排好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与此同时,杨氏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她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打理庄子内大家的日常饮食、住宿以及其他各种生活琐碎杂事。

可以说,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明确的分工让整个庄子得以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经过与王富的深入交谈,李颂筠了解到庄子里一年会种植两次农作物,分别是冬季的冬小麦和夏季的水稻,这样一来,一年的时间就过得很快,而且这种种植方式也是周围村庄普遍采用的模式。

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人尝试种植一些其他种类的作物,例如黄豆、花生等等,但是种植面积并不算大。

由于这些地方远离县城和城镇,因此并没有人专门从事蔬菜种植并进行销售。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住在县城或城镇周边地区的人们才会选择从事蔬菜种植,并将其拿到市场上去售卖。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供应给当地的各大酒楼,以满足这些餐饮场所对于新鲜食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赶上早晨的集市,让前来采购的居民们能够买到新鲜可口的蔬菜。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新鲜度,又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生活所需,可谓一举两得。

而且,由于距离较近,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使得菜农们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颂筠好奇地询问起了王富关于油菜的事儿,虽说王富连连摇头表示没听过这玩意儿。李颂筠依稀记得在古书中看到过,油菜似乎被称为“芸薹”,于是她又向王富打听是否听过这个名字。

这次王富倒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告诉李颂筠,他们附近确实有些人家种植这种蔬菜。然而,目前还没有人尝试用芸薹籽榨油,大家只是将其当作普通蔬菜来食用,等到老了之后就不再采摘了。

得知附近就有芸薹这种珍稀植物,李颂筠不禁喜出望外!她迫不及待地请求王富帮忙打听一下是否能购买到一些种子。虽然郑兴还没有把每个人的卖身契归还给李颂筠,但他已明确表示今后整个庄园内的人都必须服从李颂筠的命令。聪明如王富自然明白这个年轻女孩未来很可能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者。

怀着对李颂筠的敬畏之情和讨好之心,王富毫不犹豫地带领其他几个人踏上了寻找芸薹种子之旅。他们四处打听、寻觅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到这种珍贵种子的机会。一路上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但一想到能够取悦李颂筠并得到她的赏识,众人便充满动力勇往直前。

第二天一清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郑兴的妻子亲自跑到了庄园里头,给李颂筠送上了庄园里所有仆役的卖身契。这样一来,李颂筠就总算是完全接手了这块庄园,包括那些仆役们,以后也都是她的部下了。事情搞定后,郑兴夫妇就自己走了。李

颂筠把庄园里所有的仆役都叫到一起,给他们训了话,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她就是这里的老大,而且他们的卖身契也都在她手上,所以大家都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