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达,污垢自然就会被除去。这就是三藏沐浴扫塔,自我革新、使他人也焕然一新,一层又上一层的深刻宗旨。这体现了人性中的自我超越和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只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就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行者正在打扫的时候,听到塔顶上有人说话,踏着云观看,只见在十三层塔的心里,坐着两个妖精,一盘饭菜,一碗酒一壶酒,正在猜拳喝酒。”这是说修身获宝,务必坚定信念、明智果断,不容许空话和犹豫。如果不选择一个目标坚定执着而只是在心中犹豫不决,那么心中就会反复迟疑,探讨没有定论,就如同两个妖精坐在塔顶心里,猜拳喝酒,只是一味地胡乱猜测而已。这反映出人性中的犹豫和不坚定。在面对选择和困难时,我们常常会犹豫不决,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然而,只有果断地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行者逼近,两个妖精说:‘不干我们的事!自有偷宝贝的在那里!’”大概猜疑作祟,是由于知识的混乱。“供出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以及万圣公主、九头驸马、九叶灵芝等等名号”,都是形容自负自傲、思虑万千、搜天极地、考虑得无比周到的意思,而自己却不知道心中实际上是奔波忙碌、增添烦恼、劫数不断,而完全没有定准。两个小妖名叫“奔波儿灞”“灞波儿奔”,描绘了他们颠倒错乱、仓皇急促的情状。“供出孙悟空神通广大,沿路专一寻找人的不是。”只有孙悟空专一正确,所以能寻找别人不专一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得一以御万。行者说“这泼魔专干不良之事”,正是看到了不专一的错误;“锁住妖怪带到寺里”,正是专门寻找人的不是。这里体现了人性中的猜疑和混乱。当我们心中充满猜疑时,就会陷入混乱和不安,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只有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才能避免猜疑和混乱,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藏朝见国王,启奏寺僧受冤屈,扫塔获得贼人的情况缘由,国王惊讶师徒几人的相貌不一样”,正是国王看到了有人相、我相、众生相的不同,而不能捉住贼人。大圣说:“人不可貌相,如果喜爱风姿的人,怎么能捉得到妖贼呢?”这是说涤垢洗心,只在于胸怀宽广、大公无私,没有内外之分,不执着于相。一旦执着于相,就难免在风姿上打点,而私欲就会充斥,妖贼就会横行,怎么能捉得到呢?这个责任,除了没有相的大圣难以胜任!行者的大轿黄伞,八人抬着,威风凛凛,这是特意挑选的。呆子笑着说:“哥哥,你得了本身。”大概这种职分,是得之于自己本身,而不是掌握在君主宰相手中,这就是所谓的天爵而不是人爵。这里再次强调了人性中不要执着于外表和私欲。只有超越外表的偏见和私欲的束缚,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从丹道视角来看,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
首先,宝塔可以视为修行的象征。唐僧师徒四人扫塔的过程,如同修行者逐步攀登修行的阶梯。每一层塔都代表着不同的境界和挑战,他们在清扫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和外界的干扰,这体现了修行者在丹道修炼中需要不断净化心灵、去除杂念。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僧代表着修行者的慈悲之心和坚定信念。他的怜悯众生、决心降妖以及在扫塔过程中的平和心境,象征着修行者以善良和慈悲为动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孙悟空则象征着修行者的智慧和勇气。他时刻保持警惕,勇敢地面对妖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如同丹道修炼中需要运用智慧去辨别真伪、突破困境,以勇气去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外界的邪恶。
猪八戒的抱怨和不情愿,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懒惰和欲望。然而,尽管他有所抱怨,但还是跟随团队继续前进,这也暗示着修行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