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侯景之位,并钱一亿万,布、绢各万匹。
朱异、张绾建议出兵击之,羊侃道:不可。少出兵不足破贼,徒锉锐气;若多出兵,则一旦失利,门窄桥小,难以退入城内,必致伤亡。
朱异不从,使张绾率领千余人出战。未及交战,官军退逃,争桥赴水,死者过半。
十一月初一,侯景为稳定军心,拥立临贺王萧正德即帝位于仪贤堂,并下诏旨:奸邪乱政,帝久不备,社稷将危。朕躬继此宝位,大赦天下,改元正平。
遂立世子萧见理为太子,以侯景为丞相,将己女嫁与侯景,并悉出家财以助军费。
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闻说侯景兵围台城,急命戒严,传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以及各宗室诸王,发兵入援建康。复遣司马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等部将,兵发江陵。
邵陵王萧纶行至钟离,闻侯景已渡采石,遂昼夜兼程渡江。
船至中流,忽然风起,巨浪滔天,人马溺死者十之一二。遂舍舟登岸,率宁远将军西丰公萧大春、新涂公萧大成、永安侯萧确、安南侯萧骏、前谯州刺史赵伯超、武州刺史萧弄璋等,计步骑三万,自京口西上,于二十三日晨扎营于蒋山。
侯景闻报大惊,急分兵三路进攻,反被萧纶大破之。
十一月二十八日,萧纶进军玄武湖侧,侯景修书遣使,约与明日会战,萧纶许之。次日两军会战,交锋数合,安南侯萧骏先败。赵伯超望见,却不率军来救,领兵逃走,侯景乘胜追击,于是勤王诸军尽皆溃败。
侯景全获勤王军辎重,生擒西丰公萧大春、安前司马庄丘慧、主帅霍俊以还,被临贺王萧正德尽皆杀之。
鄱阳王萧范遣其子萧嗣率兵入援,驻军蔡州;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乃萧正德之弟,引军镇守钟离。
梁武帝召其入援,萧正表反而归降侯景,率众一万诈言入援,以密书诱降广陵令刘询,使其烧城接应。刘询不从其诱,具告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
萧会理便使刘询率步骑千人,夜袭萧正表。萧正表大败,复又逃归钟离。
刘询收其兵粮,与萧会理合兵一处,共同来援建康。由此各路勤王兵至,侯景势危。
镜头闪回,补说东扬州刺史岳阳王萧詧。
萧詧乃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都督雍、梁、东益、南秦、北秦五州军事。自萧统去世,梁武帝便立三子萧纲为太子,萧詧因为不能继立为嗣,常怀不平,便积蓄钱财交结宾客,招募游侠,身边多达数千人。因据襄阳克己励节,广施恩惠安抚百姓,州境大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任萧詧之兄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复调湘州刺史张缵任雍州刺史,取代萧詧。张缵仗恃才望傲慢自负,轻视萧誉年幼,交接时礼数不敬。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誉恼恨,到任所后对张缵欺凌威逼,张缵连夜坐小船逃跑。
张缵与梁武帝第七子萧绎旧有交情,便欲借萧绎之手,将萧詧、萧誉兄弟置于死地。
时逢萧绎与萧誉、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各自率军支援金陵,萧慥从三峡而下抵达长江渡口,萧誉驻军江口,萧绎到达郢州武城。
侯景请求讲和,萧绎诏令援军返回。
萧誉欲从江口返回湘州,萧慥欲候萧绎到达拜谒督府,然后返回信州。
张缵见时机已至,便在江陵写信给萧绎:河东王萧誉顺流而下欲袭江陵,岳阳王萧詧在雍州共谋反叛。
江陵游军主将朱荣又派使者来报:桂阳王萧慥驻兵江陵,欲响应萧誉、萧詧谋反。
萧绎连接两道密书,由此信以为真,不复加探察真伪,便令将米船凿沉,斩断缆绳返回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