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6 / 9)

自此寇谦之以其道术、法术、权术、谋术连环相扣,终在鲜卑魏国站稳脚跟,实现国师之梦。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并诏封寇谦之及其弟子高官显爵,寇谦均为谢绝。

太武帝遂对寇谦之待以方外之礼,诏命天师及其弟子并列王公之上,不听称臣。

更为寇谦之师徒在京城东南建五层道坛,遵其新经之制,取名玄都坛。坛中常住道士一百二十人,朝廷皆都免费供给衣食。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北魏神麚二年四月,太武帝纳白马公崔浩之谏,决意北伐柔然蠕蠕。

于是下诏:命太尉长孙嵩、卫尉楼伏连留守京都平城,司徒长孙翰领兵由西道向大娥山,自率军由东道趋黑山,会攻柔然可汗庭。

五月,太武帝领军进至漠南,舍弃辎重,率轻骑带备用马匹奔袭,至栗水。

柔然纥升盖可汗毫无防备,当时国中民畜遍野,闻魏军袭来,各自惊惧奔散。纥升盖可汗急命烧毁庐舍,率部族之众绝迹西遁。

其弟匹黎先统辖东部,闻魏军至,率部众欲救其兄,途中遭长孙翰等魏兵拦击,一战而败,部族首领数百人被杀。

太武帝领军沿栗水西进,至园水,分兵东西搜讨五千里、南北三千里之广,俘斩甚众。高车诸部原属柔然,此时亦趁机倒戈,抄掠柔然,归附北魏。

柔然各部降魏者三十余万落,魏军缴获战马百余万匹,及大批车辆兵器、畜产辎重。

魏主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诸将虑深入遇伏,皆劝谏回兵,太武帝方令停止追击。

寇谦之当时随军征伐,以崔浩之言告诉太武帝,宜趁此大胜急追,彻底剿除柔然部族,平定北方。太武帝因惧违背众议,而未予采纳。

七月,太武帝引兵东还,至黑山,以所获班赐将士。

既而有降者供说:蠕蠕大檀先被重疾,焚烧穹庐,科车自载,将数百人入山南而走。柔然各部民畜窘聚,方六十里中无人领统。因大王追军不至,徐徐西遁,因此得免。

继而又见凉州刺史贾胡表奏:若陛下不止兵,再复前行二日,则尽灭蠕蠕之族矣。

太武帝览奏,再思降者供状,由此深恨诸将劝阻进兵,又悔自己不听寇天师所转达崔浩之言。此时事过境迁,懊悔不及。

八月,太武帝至漠南,闻高车国东部屯居已尼陂,即遣左仆射安原等率万骑驰击,降高车诸部数十万落,获马牛羊百余万数。

十月,太武帝还师平城,江东宋朝果然没有出兵,皆如崔浩所料。

太武帝命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至漠南,东至濡源,西达阴山,使耕牧而收其贡赋。命平阳王长孙翰,尚书令、左仆射安原及侍中古弼,各分其地而治,共同镇抚。

画外音:此战北魏军因柔然“夏则散众放畜”之机,长途奔袭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并降高车;稳定北方之地,谫除南征后顾之忧,其功甚于当年诸葛武侯北伐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蛮孟获之巨。从此柔然远遁自保,很少主动攻魏,高车亦不敢稍加妄动。太武帝遂加崔浩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以赏其谋画之功。

高车首领来降,太武帝召见,设宴以待。于席间即指崔浩而谓曰:汝曹休轻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百万甲兵。朕始虽有征讨卿等之意,而虑不自决,致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至此也。

又令诸尚书道:此后但凡军国大计,卿等所不能决者,皆先咨崔公,然后施行可也。

却不料太武帝愈是盛赞,朝中公卿及文武百官愈反不悦,对崔浩益加忌恨。

镜头转换,按下北魏,再表南宋。

永初三年,刘义符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景平,史称宋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