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翰见有百二十余步,觑得真切,当下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好神射!只一松手,射出一箭,正中刀环,其刀仆地。
追骑无不大惊,以为神助,遂四散逃走,不敢来追。
慕容翰带二子逃归棘城,来见燕王,哭拜于地。慕容皝大为喜悦,礼遇优厚。
咸康八年十月,慕容皝迁都龙城。因与高句丽相邻,由此视为心腹之患。
慕容翰奏道:臣观陛下似有隐忧。是忧宇文部与后赵之前后威压乎?
慕容皝:宇文与后赵虽强,乃是远虑;高句丽近在咫尺,却是近忧。
慕容翰:宇文部强盛日久,屡为国家忧患;但宇文逸豆归篡权夺国,群情不附。兼其见识平庸昏昧,所用将帅无能,国无防卫,军无组织。其虽依附强羯,但声威实力远不可及,无助于救援,今若攻之,定获胜算。但高句丽近在咫尺,常怀窥探之心,故必乘虚而入,袭我不备。臣观高句丽力弱,可一战而胜;宇文部乃自守之贼,定不会趋远以救敌国,与我争利。陛下攻取高句丽后,回兵再取宇文部,则易如反掌。彼二国平,我便可尽得东海之利,国富兵强,再无后顾之忧,图谋中原必矣。
慕容皝闻言大喜,遂纳慕容翰之计,决意出兵,准备进攻高句丽。
当时通住高句丽道路有二,北道地形平阔,南道地势险狭,诸将皆欲行军北道。
慕容翰奏于燕王:诸将之情,亦高句丽之意也。其据常情忖度,必谓我军会走北道,防备亦必重北而轻南。大王应率精兵由南道攻击,出其不意,则高句丽都城丸都唾手可得。另遣偏师由北道进发,即使遭挫,但其腹心已溃,四肢便无能为力矣。
慕容皝深以为然,复听从之。遂亲领四万精锐从南道进发,命慕容翰与其子慕容霸为先锋;另遣长史王寓领兵一万五千由北道进发,两路征讨高句丽。
高句丽国王高钊闻燕王来伐,立即调兵遣将,安排迎敌。
果然不出慕容翰所料,遣弟高武率精兵五万在北道迎战,自领羸弱士兵防备南道。
慕容翰等人率先到达,与高钊交战;慕容皝复引大军,陆续赶来。左常侍鲜于亮独引数名骑兵,先行冲击高句丽战阵,所到之处无不披靡,高句丽军阵势大乱。
前燕军乘势攻击,高钊由此大败,溃不成军。燕将左长史韩寿奋勇上前,斩杀高句丽将领阿佛和度加。各路诸将乘胜追袭,乘势攻入丸都。(本集完)
华夏真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