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封安乐亭侯。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为琅琊郡王,令归封国,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年间,改封司马伦为赵王,升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后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
解系闻说赵王召唤,遂引亲兵一百,来至征西将军大营。
字幕:解系,字少连,济南人,父解修曾任曹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天下第一,武帝受禅之后封梁邹侯。解系及二弟解结、解育清身洁己,甚得声誉。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假节。
解系在任上因见司马伦欺凌氐羌,致使其反,极其厌恶,自心底瞧他不起。此时见赵王相召,只得来到中军大帐,施礼相见。
赵王:奉天子旨意,命我二人讨平匈奴之叛,将军可有妙计教我?
解系侃侃言道:匈奴郝度元与马兰羌、卢水胡分作三路来侵,则末将与殿下亦应分兵三路,分镇要害以拒之。若只御一处,则其余两处百姓必然降贼,北地皆为匈奴所有。
赵王未及应答,忽身后转出一人道:殿下既为大将军,便应自主大事,奈何要听命于下臣末将?今满营诸将皆乃殿下家奴,这位却是甚人,要殿下听他指派?若是依某看来,殿下应总督河西之军,何必分兵三路迎敌?聚兵而击之,必获全胜。
字幕:孙秀,字俊忠,琅琊临沂人,五斗米教徒,赵王司马伦心腹宠臣。
解系见来者说话无理至极,不由大怒,问赵王道:此乃何人,敢为此大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王不答,反对孙秀说道:我亦谓不可分军,分则兵势不振。解将军可引本部军为先锋,先讨郝度元匈奴叛军,再以得胜之师去讨二羌,本王总镇中军,以为后援可也。
解系身为封疆大吏,今被小人孙秀所辱,不由心中大恨,乃离座告辞,转身出帐。
回至自己大营,越想越气,又自忖仅凭己兵不能胜敌,于是上奏朝廷:臣谓三胡之叛,本由赵王引发,今赵王听信家仆之言,又以战事为儿戏,此战必败。请朝廷罢去赵王兵权,并问其酷政误国之罪,然后另遣别人为将,方可讨平胡人之叛。
奏疏写毕,遣使发往洛阳。
中军帐中,孙秀见解系愤愤离去,遂向赵王献计:雍州刺史对殿下不敬,今既恨恨而去,回营后定上奏天子,弹劾殿下。殿下莫如先拜表入京,免被天子听信解系,下诏见罪。
司马伦深以为然,即命孙秀修本,遣使发往洛阳。
惠帝升殿,两道奏章齐至,难辨对错,问于群臣。
司空张华出班奏道:自古凡用兵者,将帅不和乃军之大忌。今既难辨对错,陛下不如使梁王司马肜代赵王为督,并征赵王还朝。不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大不利于朝廷。
惠帝:准卿所奏,急召梁王司马肜上殿听旨。
梁王司马肜奉诏上殿,拜舞已毕,起身问道:不听陛下见召,有何差遣?
惠帝:今三胡犯边,赵王伦为帅,与先锋解系不睦。卿可持节而往,到河西代赵王将兵,抵御羌胡之兵,令赵王还朝。
梁王领命,辞帝出殿,回府点兵。张华自请代天子往城外与梁王饯行,惠帝准之。
于是张华率百官,于城外十里代天子饯行。
酒宴已罢,张华私对梁王嘱道:三胡之乱,皆源于赵王纵使孙秀欺压边民引发。殿下到河西,可先收孙秀诛之,以息胡人之怨。然后分兵镇守关隘,不与出战,则胡人自退。
梁王应诺,遂与群臣拱手作别。
又命参军傅仁:卿持节先至河西大营通报赵王,命其止兵休战,只待天使到来。
傅仁奉命前发,先到河西大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