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集 马援南征(7 / 8)

月余之后,边关折报进京,报说李嵩、马成二将奉旨讨贼,仍不能克。

光武帝不胜忧烦,遂下诏旨:命谒者宋均为监军,前往催督三军,继续征伐。

字幕:宋均,字叔庠,南阳郡安众县人,五官中郎将宋伯之子。

宋均既受帝旨,乃持节出使江夏,带本地镇军三千人马,前去救援李嵩、马成。

光武帝派出宋均,正要宣布散朝,班部中一位老将大喝出班:陛下且慢,臣有本奏。

众臣齐吃一惊,留神看时,见进奏者须发苍然,正是伏波将军马援。

刘秀:老爱卿有何本奏?

马援:谅此蛮夷之兵,乌合之众,有何难除?臣请带兵征伐,不胜不归!

光武帝笑道:今有勋将后代,皆已成人,何须老将军披甲远征?

马援闻言不悦,怒道:臣虽年老,尚能被甲上马,挽铁胎硬弓,抡丈八蛇矛!

光武帝闻奏大奇,便起身道:老将军既如此说,朕正欲观卿武勇!

马援气愤愤地,快步出殿,嘴里喝道:抬枪备马!

光武帝强忍发笑,迈步下阶,引百官出殿往观。

稍时枪马送至,马援等得不耐,夺缰飞身上马,在殿外奔跑来回;在马背上引弓发矢,箭箭命中靶心。继又弃弓持矛,舞上一回,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据鞍顾眄,以示不老。

光武帝笑道:矍铄哉是翁!

众臣无不啧啧称奇,一齐抚掌大笑称赞。

马援下马,上阶拜倒,复请出征。

光武帝壮之,遂下诏旨:即命伏波将军马援为主帅,以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为副,引四万大军,往征五溪。

马援:臣领旨,谢恩!

于是下殿点将,祭旗誓师,就此引军出京。百官亲友闻说,皆至城外送行。

马援见友人杜愔在侧,忽发感慨道:某受皇恩深重,年事已高,年索日迫,去时无多,总忧不能为国而死。今日得遂我愿,暮年再征沙场,死亦瞑目矣。只虑彼权贵子弟,或近在左右,或随从办事,难以调动,介介独恶是耳!

杜愔闻此,环顾耿舒、刘匡、孙永等诸将,果然皆为勋臣之后,贵介子弟。于是便即明白马援语中所指,便亦为之叹惋良久。回到家中,复又心下怏怏不乐。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马援率部到达下隽,与监军宋均合兵,引众前进。

哨马来报:禀诸位将军,监军大人,前面将近五溪。

马援:前往五溪击敌,其道路如何走法?

哨马:禀大帅,共有两条路可走,一经壶头山,一经充县。

马援:这两条道路,各险阻如何?

哨马: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

马援闻报,便与宋均商议:监军大人,若由充县进军,耗日费粮。依某之计,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宋均尚未答话,身后早有一将立刻反驳道:大帅差矣,末将以为不然。充县虽然路远,但道路平坦,兵行不疲,又出其不意,必能获胜。

字幕:牟平侯耿舒,开国勋臣耿况之子,耿弇之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援闻言不善,回视见是耿舒,不悦道:你小小年纪,敢欺老夫不懂兵法乎?

耿舒:末将只是据理而言,大帅何必拒纳雅言,动怒至此?

宋均见将帅意见不一,便和稀泥道:某观天色已晚,不如就地安营扎寨,歇息兵马数日,待某连夜修表,奏请皇帝裁决。

马援闻说,愤愤不平,只得同意。

数日之后,奏表入京,呈递天子案头。光武帝刘秀览奏,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