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 吕母报仇(5 / 8)

军归路,替我报仇。

托拔尼、胡末陵领命,索取信符,分道策马而去。

焉耆城大火焚烧三日,终成灰烬。

郭钦至此一口恶气方舒,于是下令,将所夺国中珍宝皆都装载车上,奏凯还师。

继续阅读

军队返程未久,探马来报:焉耆王自姑墨搬来救兵,在我来路列阵以待。

郭钦:我今人困马乏,且携带辎重太多,不能再战。可取道车师,入塞回国。

部将:将军英明!

郭钦:传我将令,尽将马项鸾铃以棉布包裹,刀枪不可露刃,部众不可喧哗。改向北行,绕道车师,复向东还。

部将:诺!

于是众军调头向北,渐渐隐入漫漫黄沙,终至不见。

镜头转换,新朝第三路军行走在途,正往西进发。

主将李崇领先而进,不见前面两路军有探马来报,心中狐疑,因此不敢长驱直入,约束部众缓行。沿路之上又不断派出哨探,遇事立即还报。

不料封犁、危须骑兵早就候在路上,见到新军哨探,尽都斩杀,一个不曾漏网。

当夜三更,封犁、危须胡骑四集,摸到新军宿营之地,齐声呐喊,吹起号角,似狂风般卷入,四面剿杀。新军自睡梦中惊醒,急上马还击,但已损伤近半。

双方激战一夜,将至天明,李崇方得冲出重围。环顾部众,个个挂彩,人人带伤。于是长叹一声,收集残部,仓惶东撤。自此退保龟兹,直到王莽败亡,李崇不敢还国。

画外音:此役之后,西域乃与中国完全隔绝,不通使节。王莽无故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及周边诸国,大都劳而无功。南征句町之战,前后征发吏民二十余万,军粮前后不济,士卒饥疫,又死数万人众。其后又连年天灾,多郡百姓人相为食,惨状史不绝书。

镜头转换。中原之地迭经人祸,又遭天灾,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离乡背井,拥向山东及江淮一带,求乞为生。时称流民之祸,官府禁不能止。

流民一路向东,涌入琅琊郡海曲县境。爷呼娘唤,幼儿啼哭,沿路不绝。

县城郊区某乡,有一大户姓吕,在乡里以酿酒为业,累积数代,因致巨富。吕翁已死数年,遗下独生儿子名唤吕育,因自幼读书,便不肯子承父业,现为县中小吏。

吕氏家中偌大产业,因此便皆落在吕母肩上,独自操持。

忽这一日,天色近午,一个小厮自县城方向狂奔而来,直入吕家酒坊,放声大哭。

吕母听得院中哭声惨绝,心中不快,急出厅堂看时,见是随侍儿子厮仆,名唤吕三。

吕母:吕三噤声!晴天白日,因何嚎丧?

吕三:奶奶,果是嚎丧,果是嚎丧。

吕母:放你娘的屁!你不在县衙伺候你家相公,回来作甚?

吕三:奶奶,没的伺候了,相公被那县宰杀死哉。

吕母闻声此言,颜色更变,上前一把拎起吕三,怒道:狗才,怎敢扯这弥天大谎!

吕三:奶奶,小人何曾扯谎?相公果被县宰老爷命人打杀了。

吕母:为了甚事?

吕三:只因中原天灾,这几日县中到处都是河南流民,充塞城中,鬼哭狼嚎。县宰视而不见,小相公却不忍心,因进言劝说县宰,当开仓放粮,搭棚舍粥,救这万余人性命。不料这一下却惹恼了县宰老爷,竟说我相公收买人心,意图不轨。相公不服,顶撞几句,那县宰不由分说,便命将相公当堂拖倒,加力狠打。相公护痛挣扎,不料将脑壳凑到板子上,打得脑浆迸流,万朵花开。小人不来报丧,还待怎地?

吕母听罢,哎唷一声,往后便倒,昏死过去。

吕三见状,立时止哭,急唤坊中众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