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 苏武牧羊(6 / 8)

汉使闻知,大为感动,泪流不止,但恨无计可施。

常惠:大人来日可以辞行为由,再往见匈奴单于,如此如此,便可救得苏武回国。

说罢告辞,与看守复归禁所。

汉使闻知又惊又喜,便依常惠所教,来见单于,说要还朝南归。单于以为汉使已被自己谎言哄过,于是便命排摆酒宴,为汉使饯行。酒过三巡,汉使忽然目视单于,面含哂笑。

单于:贵使不饮,笑者为何?

汉使:臣将去矣,再问大王,苏武果已死乎?

单于:贵使醉矣,何出此戏言?

汉使:正因汉天子知道苏武尚在,方命下臣前来迎还。臣若以此回复,非但犯有欺君之罪,必然全家遭受刑罚;便是汉匈之盟,也将危乎殆哉!

单于:汉天子据何而作此论?

汉使:去岁秋季,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头大雁,见其脚上系有帛书,乃是汉使中郎将苏武所写,说其在北海牧羊。大王却说苏武已死,得无谬乎?

匈奴诸部大人当时在坐相陪,闻听此说,俱都非常惊讶。

单于故作大惊,乃向汉使道歉:苏武等人的确尚存,前言是相戏耳。

于是派人前往北海,请苏武还归汗庭,并释其旧部,命与汉使还朝。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陵闻之,喜悦万分,乃于自己帐幕中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作别。席间心生无限感慨,赞叹说道:今日我兄还归长安,非但在匈奴国中扬名万里,亦必在汉室皇族中显赫尊贵。

苏武:弟得生还,已是万幸,何论异域扬名,返乡显贵!

李陵:不然。即穷尽古代史书所载,图画所绘人物,怎能超过我兄忠义参天!

苏武:某只凭一片丹心,不曾失节而已,我兄不必如此谬赞。

李陵:小弟无能,且兼胆怯,胸中亦怀忠君报国之志!只一念之差,以至于此。

苏武:昔闻霍光曾派人来请我兄还朝,则因何当面拒之?

李陵:当初假如汉廷姑且宽恕小弟兵败罪过,不杀我老母,使弟能忍奇耻大辱,完我所蓄已久志愿,则便如曹沫在柯邑订盟一般,必能永垂青史。此乃十数年来,小弟一直耿耿于怀,所不能忘记者也!然汉帝戮我全家,是为奇耻大辱,弟尚有甚顾念?罢也,今日言之,仅使贤兄解我心事而已!弟已成异国之人,此日一别,当人鬼永隔!

叙说已毕,乃拔剑起舞,口中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边歌边舞,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此生再不相见。

翌日汉使告辞,单于召集苏武旧日部下,俱令使归。当初苏武出使之时,随行斥侯、士卒百余人。今除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者,跟随回归长安者,只剩寥寥九人而已。

汉昭帝始元六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见到苏武,大为感动,命其携带祭品,前往拜谒武帝园庙,以为复旨。祭罢先帝还宫,遂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等随行部下三人,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除徭役。

画外音:当此之后,苏武只与李陵书信往来而已,平生再未见面。李陵于元平元年病死,终老于异国他乡,寿止六十一岁。自其投降直至病故,共在匈奴生活二十余年。

镜头转换,复说汉朝之事。

汉昭帝刘弗陵登基为帝,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录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次年改元为始元。

始元元年九月,金日磾病逝,终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