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时,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的距离有3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原是中原各个王朝用来守备坚固的城防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威力惊人,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
在欧洲战场,常有这样的情形:那些炸响在空中的巨大火团还没有完全攻破城墙,守军就已在惊恐中瘫倒在地,进而失去战斗意志开始弃城逃亡了。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因为蒙古骑兵从未像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他们的武器也不像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各种武器,使得他们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短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粗大坚固,需大约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剧《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等,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并且防不胜防。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像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
他们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的时候就自然成为职业军人。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具有极为坚忍的性格,对物质条件几乎从不讲求,将爬冰卧雪视为家常便饭,远距离跋涉更是习以为常。
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农耕民族所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军事化道路。
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都要接受严格的骑马、射箭的训练。长大后,这些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极为惊人。
他们在马背上,无论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士兵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做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
蒙古各部落的首领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指挥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他们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池被攻克。
附:绍约河战役
1241年,速不台和拔都分别率领两支蒙古大军进攻东欧,他们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
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他们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
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
蒙古军队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