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在哪儿,求您救救我家孩子!”“神医,请您一定要出手相助啊!”前院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繁忙的菜市场。人潮涌动,夹杂着焦急、期盼与不安的情绪,几乎要将若水堂的大门淹没。孙燕见状,连忙带着几个师弟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维持住秩序,不让人群冲垮了门槛。
“各位乡亲,请稍安勿躁!”孙乐阳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他提高了音量,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听清,“我就是孙郎中,不知各位都是来看病的吗?”他的语气平和而坚定,仿佛一股清流,瞬间平息了人群的躁动。
“是啊,神医,您快给我看看吧!”“我妻子病重,求您救救她!”“神医,我爹他……”人们七嘴八舌,争相诉说着自己的苦楚与需求,场面再次变得混乱不堪。
“小燕,你知道该怎么做。”孙乐阳目光沉稳地看向孙燕,眼中闪过一丝信任与鼓励。孙燕闻言,立刻点了点头,转身对几个师弟吩咐了几句。随后,他们开始引导人群有序排队,并按照顺序分发早已准备好的号码牌。这一举动立刻产生了奇效,原本喧嚣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每个人都按照号码牌的顺序耐心等待,看向孙乐阳的眼神中更多了几分敬畏与感激。
继续阅读
“真是名师出高徒啊!”人群中有人感叹道。他们看着孙燕和几个师弟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对孙乐阳的教育能力赞不绝口。这几个孩子不仅识数、会管理,还能在如此混乱的场面中保持冷静与秩序,实属难得。
“一号进来。”孙燕清脆的声音在喧闹的前厅中响起,如同春风拂过湖面,带来一丝宁静。一位青年闻声,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紧张,连忙从衣兜里掏出那张还带着体温的号牌,高高举起,生怕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是我是我!”他连声应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身旁的妻子,步伐虽急却尽量保持平稳,生怕一个不小心加重了她的病情。
进入若水堂的那一刻,青年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外面嘈杂的市井气息截然不同。他的目光四处打量,心中不禁暗暗惊叹:这医疗室壹号,竟是他这辈子见过最为干净整洁之地。四周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草药图谱,每一幅都绘制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其中的草木芬芳。而正中央,一张古朴的诊疗桌旁,摆放着几件他从未见过的古怪装置——那些木制的机械杆、精致的放大镜,以及一旁整齐排列的银针,都让他感到既好奇又敬畏。
“还请神医看看我娘子的眼疾。”青年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恳求,他深知妻子的眼疾已困扰他们多年,每一次求医问药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希望渺茫。孙乐阳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温和地转向那位女子,示意她靠近些。
“哦?这眼疾是生来就有,还是后来才出现的?”孙乐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一边询问,一边拿起桌上的毛笔,在早已准备好的病历上记录起来。青年连忙答道:“以前好好的,就是有一次在家里拿东西,不小心摔倒了,从那以后眼睛就开始不对劲了。”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细节,“对了,摔倒的时候脑袋后面还起了一个大包,不过后来自己慢慢就消掉了。”
孙乐阳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他示意青年将妻子扶到诊疗桌旁坐下,自己则走到那古怪的装置前,开始操作起来。只见他轻轻拉动木制的机械杆,将放大镜对准了女子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神圣而庄严的仪式。
片刻之后,孙乐阳收回了放大镜,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看来还是有救的。”他轻声说道,“你妻子的眼疾并非真正的失明,而是由于那次摔倒导致的视神经阻塞。只要用对方法,疏通经络,恢复视力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