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
但发掘雪水的,则是坎儿井。
挖掘地下雪水,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可谓是上千年来祖辈相传的技能。
坎儿井一般是用油灯定向,用镐挖掘,用桶或柳筐运土,由人力或牲畜拉辘辘出土等。
为保证坎儿井的稳定出水量,一般每年都要进行掏挖、清淤、加固和延伸。
由此,高昌府境内的坎儿井达到了上千条,长达数千里。
地方上甚至还设有水官、堰头、渠长,还配有专人负责用水监督检查,形成了谁用水谁负责、谁灌水谁交租的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
坎儿井也演变为两种,官井和民井,其中民坎是谁修建谁所有,政府保护其所有权。
所以,高昌府并不缺少能耕耘的土地,而是缺水,水租是吐鲁番盆地特有的租赁模式。
也是如此,控制的坎儿井,等于控制了高昌的命脉。
“地利啊。”张英叹道:“雪水救活了高昌。”
大大小小的坎儿井让他大开眼界,但同时他却发现了弊端:
六大民户,拥有着七成坎儿井,几乎可以决定高昌府的命运。
若是酷吏,那必然是打击大家族,没收民井;若是庸官,自然是得过且过了。
但张英却不同,他直接提出了两点:
其一,鼓励百姓开井,谁凿好就是谁的。
其二,征收井税。
既然有水租,那必然也水税。
每年大肆征收水租的人家,必须交税,充实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