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1 / 3)

那道台寻思:「禅智寺是佛门胜地,千年古刹。钦差住了进去,只怕搅得一塌胡涂。」

他说道:「回大人:那禅智寺风景当真极佳,大人高见,卑职钦佩之至。不过在庙里动用荤酒,恐怕不甚方便。」

方宇道:「有什么不便?把庙里的菩萨搬了出去,也就是了。」

那道台听说要搬菩萨,更吓了一跳,心想这可要闯出祸来,扬州城里众百姓如动了公愤,那可难以处理。

那道台当下陪笑请了个安,低声道:「回大人,扬州烟花,那是天下有名的。大人一路上劳苦功高,来到敝处,卑职自当尽心服侍,已挑了不少善于弹琴唱曲的美貌妞儿,供大人赏鉴。和尚庙里硬床硬板凳,只怕煞风景得很。」

方宇心想倒也有理,笑道:「依你说,那行辕设在何处才是?」

那道台道:「扬州盐商有个姓何的,他家的何园,称为扬州名园第一。他有心巴结钦差大人,早就预备得妥妥贴贴,盼望大人光临。只是他功名太小,不敢出口。大人若不嫌弃,不妨移驾过去瞧瞧。」

这姓何的盐商家财豪富,方宇幼时常在他家高墙外走过,听到墙里传出丝竹之声,十分羡慕,只是从无机缘进去望上一眼。

方宇当下便道:「好啊,这就去住上几天,倘若住得不适意,咱们再搬便是。扬州盐商多,咱们挨班儿住过去,吃过去,也吃不穷了他们。」

那何园栋宇连云,泉石幽曲,亭舍雅致,建构精美,一看便知每一尺土地上都花了不少黄金白银。方宇大为称意,吩咐亲兵随从都住入园中。

张勇等四将率领官兵,分驻附近官舍民房。

其时扬州繁华,甲于天下。唐时便已有「十里珠帘,二十四桥风月」之说。到得清初,淮盐集散于斯,更是兴旺。

据史籍所载,明末扬州府属共三十七万五千余丁(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明清之际,扬州惨遭清兵屠戮,顺治三年只剩九千三百二十丁,但到康熙六年,又增至三十九万七千九百余丁,不但元气已完全恢复,且更胜于昔日。

次日清晨,扬州城中大小官员排班到钦差行辕来参见。方宇接见后,宣读圣旨。

他不识康熙上谕上的字,早叫师爷教了念熟,这时一个字一个字背将出来,总算记心甚好,倒也没有背错,匆忙中将上谕倒拿了,旁人也没发觉。

众官员听得皇帝下旨豁免扬州府所属各县三年钱粮,还要抚恤开国时兵灾灾户的孤寡,兴建忠烈祠祭祀史可法等忠臣,无不大呼万岁,叩谢皇恩浩荡。

方宇宣旨已毕,说道:「众位大人,兄弟出京之时,皇上吩咐,江苏一省出产殷富,可是近年来吏治松驰,兵备也不治理,命兄弟好好查察整顿。

皇上对扬州百姓这么爱惜,咱们居官的,该当尽心竭力,报答圣恩才是。」

文武百官齐声称是,不由得都暗暗发愁。其实这几句话是索额图教他的。

方宇知道想贿赂收得多,第一是要对方有所求,第二是要对方有所忌,因此对江苏文武官员恐吓一番,势不可免,只不过这番话要说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又要文诌诌的官腔十足,却非请教索额图不可了。

官样文章做过,自有当地官员去择地兴建忠烈祠,编造应恤灾户名册,差人前赴四乡,宣谕皇上豁免钱粮的德音。

这些事情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妥,这段时候,便是让他在扬州这销金窝里享福了。此后数日之中,总督、巡抚设宴,布政司、按察司设宴、诸道设宴,自是陈列方丈,罗列珍馐,极尽豪奢,不在话下。

每日里方宇都想去丽春院探望母亲,只是酬酢无虚,始终不得其便。钦差大人的母亲在扬州做小姐,这件事可万万揭穿不

得。

丢脸出丑事小,失了朝廷体统事大,何况方宇做大官已久,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