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在甲骨文、商代、老子、孔子之后,接下来应该讨论哪一个重大文化现象?这一定会引起争议,因为已经攀越的这几座大山无可争议,而后面的大山则很多,选哪一座呢?我希望听到不同意见,然后再来讨论。顺便还请各位说一说,文化记忆对一个民族而言,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分寸如何把握?
丛治辰
我觉得文化记忆过多不好,过少也不好,均衡就好。就像某个著名的洋快餐广告语说的,均衡的营养对于我们才是健康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也是均衡一点为好。在讨论了甲骨文、商代、老子、孔子之后,我想下一个值得记忆的应该是与他们的思维有一点不同的,能构成一个互补关系的思想家,我推荐公孙龙。我的理由很简单“缺什么补什么”。在整个中国文化长河中,逻辑学一直很缺乏,直到近代以来,许多大家像金岳霖先生,都要去西方学习逻辑学。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本身就有好的逻辑学传统。如果能从公孙龙身上,包括从后期墨家身上,学一点逻辑学的知识,也许会让我们对近代的理性、近代的科学有更好的理解。
王安安
我推荐的候选人是庄子。现在中国人对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各种画展、各种艺术展览都是人头攒动。但在大量外国艺术作品进入中国的时刻,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的精神?其实中国艺术的思想渊源和文化渊源是从庄子这儿来的。所以我认为庄子很值得大家研究和记忆。
余秋雨
丛治辰的想法很有趣。但是,我们对于古代经典,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就像不能让我们年迈的曾祖父,去修剪花园的大草坪,尽管曾祖父年轻时务过农,而我们的草坪又一直杂草丛生,缺少一个修剪工。我们古代确实有过不错的逻辑学,但是从今天的需要而言,则应该学习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的现代逻辑学。我本人的逻辑学基础是从欧几里得几何学打下的,在这方面,不必强调民族界限。
庄子的情况不太一样,他代表着一种后世无法取代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是东方文明的标志之一。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庄子比公孙龙更值得记忆。
魏然
我认为韩非子也应该被记忆。在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中,真正脱颖而出,为统治者所采用并且成功实践的是韩非子代表的法家学说。中国古代形成发达的中央集权政治,跟法家密不可分。
余秋雨
不错,几千年来的中国政权中,法家一直是一个若隐若现的核心结构。麻烦的是,它太普及了,一种畸形的普及。法家提出的“法、术、势”,除了“法”的概念比较艰深外,“术”和“势”的概念几乎成了一般文化人读解中国历史的基本门径。权术、谋术、拉帮结派、造势炒作……成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低层领悟,而且已经渗入很多人的骨髓。直到今天,很多历史评论、文化演讲,包括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小说,都很少离开这个格局。因此,我主张在学术上为法家正名,让它恢复作为一种古典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宏大内涵,但在民族记忆上,却应该淡化它,不要火上浇油,不要继续张扬。
丛治辰
秋雨老师曾经说过,文化太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应该对文化做减法,我们真正需要继承的是精髓性的文化。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讲,主要还是应该继承孔孟学说的一些亮点,比如说“忠”“孝”“仁”“义”“和平”“浩然之气”等。
余秋雨
如果缩小到只剩孔孟之道,又太单调了。因为那毕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诸丛瑜
对不起,秋雨老师,您的观点和刚才发言同学的观点我都不能同意。我认为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立场的观点。普通民众的文化记忆的多少和内容都不是任何人可以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