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学艺的人多,可是想请她们师徒上门做宴席糕点的却很多,但是都被以教学繁忙为由给拒绝了。
眼看着吃过新式糕点的人再也按捺不住久久吃不到糕点的焦虑,一些大户人家率先出手了。
有一些大户人家在家里的丫鬟中选了几个机灵的到果蜜斋去学艺,没几日,就可以在家做的像模像样,拿出来待客了。
尝到甜头的人家日常炫耀,小日子过得滋润。
有越来越多的大户人家派人去学艺,可是还有很多的中等人家可没有人手专门去学艺,只为了自己在家的这一口吃食。
按说这糕点如果真有人做出来售卖的话,也不会贵的,可是若专门派人学习,还只是做给自己家里吃,不得不说相对于一块糕点来说,这可真是与天价无异。
有那头脑灵活的人也开始去报名学习了,去了之后才发现真是得了大宝贝,果蜜斋教学生可是不仅教手艺,还管饭,也可在休息时,去上其他课,琴棋书画都有,只是多以入门为主。
还有一门课时教番文的,这门课却是必修课,为何呢,果蜜斋的大东家说了,这糕点其实是洋人的吃食,若真要开店挣钱,花城这为数众多的来做生意的洋人可是必买的,到时不会说点番文,可怎么做生意。
众人觉得也有理,除那些只为自己家主人做吃食的丫鬟外,其他人都认认真真的学起番文来,当那些丫鬟偶然发现教番文的先生不仅不是那些古板的老先生,还是三个年轻俊俏的书生外,也不再早早散学回家了,而是安安静静的用心学起番文来,因为在这个学堂里,大家都是用番文说话的,若不会番文,怎么才能得到俊俏小先生的注意呢。
颜值任何时候都具有杀伤力。
小丫开办的糕点学堂日渐走上正轨,一个月下来就挣了上千两银子,喜得几人立即去大酒楼吃了顿好的。
安鸿宇也再不觉得这教书的事业没前途了,这银子挣的一点也不慢啊。自己在家时,一个月的月例银子也就十两,可是这教了一个月的番文小丫姐就给了他五十两,其实每日也就上一个时辰的课而已。
到了第二个月,闻讯而来的外地人也多起来,果蜜斋每日来报名的人都有几十个,这小丫教学呢是十日教一种的,只有反复学习和练习后,确定没有问题后,才会教下一种。
之前人少,大家都是在一个班里上课,后来人越来越多,就由小丫师徒各教一班,到一月后,最早来的一批人,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几种比较基础的糕点技艺。
当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小丫又从先期的学生中挑了几个来教后来的学生,因为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开店做生意的,加之小丫给的工钱也多,还可以免费学后面的糕点方子,这个临时的手艺师傅的位置还颇为抢手。
家里银钱不丰的学生再学了两月后,就转头去租个小铺子卖糕点去了,这最早开始卖糕点的一批人,因是独门生意,简直挣钱不要太容易,可是累也是真的累,做糕点可是个体力活。
有那胆子大的,已经跑到码头上去卖给洋人去了,那些洋人发现远离故土几万里竟然还能吃上家乡的美味,都欣喜若狂,给赏钱也大方,更难得的是这些糕点小贩还能用番文与他们聊上几句,还别说,家乡的美食,加上家乡的语言,真是让人倍感想家啊。
这些洋人的银子好挣,还能顺便学点新词儿,一时间跑到码头去卖糕点的人多起来,不过这蛋糕吃多了也不是个事儿,洋人的主食还是面包,这才是可以天天吃的。
可是小丫暂时并没有教他们做面包,因为手动做面包实在是太费劲了。
直到有一个洋人也知道了城里有一个学堂专门教人做他们的吃食,而且做出来的比他们当地的还地道,就打听有没有面包可以买,听说没有后,很是失望。
不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