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才学,道德和才干(3)(2 / 2)

陪同着,来到枣阳府规定的考场。

看到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秦秀也很清楚很多人都是和秦秀一样前来参加院试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送来考场的家人,甚至还有一些做买卖的小贩,外加一些负责考场监督的官府衙役。

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秦秀也看到了此次负责考试的万县令和夫子,也就是如今的主簿。

现在涉及到考场,秦秀自然也没有前去和两人打招呼,没有过去交谈。

而是有衙役带着,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去。

看着经学中的一段题目,秦秀更有信心了,眼下这种院试,只是地方考试,并不算多难,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考中秀才,对眼下的秦秀而言,十分的容易。

院试的标准大致有三才学,道德和才干。

秀才偏重于经学,要求秀才宽博有谋,清白行高。

作为皇族后人自然没有不好的名声,加上秦秀的父亲也曾经做过县令,甚至现在的叔父还在县令的任上,自然算是出身清白、品格高尚的童子。

另外秦秀有着中级记忆技能,在经学上面的能力自然不差,甚至应该说超过了极大一部分人,甚至考场上的童生,大多和秦秀有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秦秀有着初级书法大师技能,在卷面的工整度上,远远超过了其他童生,考试书写的字体真如工整雅致的印刷体。

就这么几下子就远远拉开了其他童生。

考题还算简单,毕竟是童试,并不复杂,是一些简单的经义策论。

对于经义,有着中级记忆技能的秦秀还是轻松的,这些不过是四书五经的基础,对其中的一些文章,以自己或者前人作文阐明其义理。

对于朝廷而言,院试作为童试的最后一场考试,其实就是朝廷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

换句话说就是在童子的时候,就给洗脑了!

考题是“上德不德。”

回答这么浅显简单的答案,自然不能够显示出秦秀的能力,特别是在当下朝廷腐败黑暗的情况下。

所以秦秀好好的思量了一番,认真的做出了一篇策论,分条析理,解纷排难,打算在立谈之间树声望。

相信能够赢得更多的人注意,赏识,赞许,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样才能在未来朝廷末世来临之时,抢夺一定的先机。

秦秀一字一笔的开始落笔,每一笔都显得十分方正,大气——

“老子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