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隼了(2 / 3)

要记录。

清点物资,温故又去了木匠家。他请木匠做水壶。

竹子做的水壶,其实就是带盖子的竹筒杯。

村里之前也有不少竹筒水壶,带卡口的那种,能防止里面的水溅出来。

温故上次来找木匠时,提议可以试试做带螺旋纹的接口。

没想到,才过去两天,就已经做好了。

“不难。”

木匠话不算多,对温故的态度很友善,也很感谢温故给他的这个建议。他这两天不止做水壶,还尝试做了其他东西。

作为感谢,木匠没有收温故给的加工费,温故定做的独轮车也给了个有力的折扣,自己还搭了些木料。

“独轮车我这两天就给你做出来。”木匠说。

他做这个熟,以前世道没乱的时候,村里有人找他做过,推着东西去镇上卖。

前些天在镇上搬东西,除了双轮的木板车,还有好几个人推着独轮车运货物。

而温故定做的独轮车,在一些细节处又有改进。木匠自己也受益,把村里别家的订单都挪后了,先赶制温故的。

小刘猎户这段时间常来温故这儿。

家里已经给他准备好了远行的东西,他爹让他过来温故这里帮忙。

他爹说了,他们这个小团队里,温故才是主心骨。虽然只是个文弱书生,但这位才是做决定的人。

如果能够安然到达北地,到时候也是要托温故照应的。

他爹说了:“可以把温故看成是雇佣你的‘东家’,咱得让东家知道咱有多大本事,有什么绝活儿。”

因此,小刘猎户很积极地在温故面前展示才艺。

箭术已经展示过了,他还有温故感兴趣的。

“我也有养一只隼,训两年了,它叫麻团儿。”

他小时候跟着爹进县城,吃过一次那里的油炸麻团,记到现在。后来进城谋差事,也都只是远远看了一次,只是想着以后挣到工钱,自己买了吃。

县城的人吃得多好啊,住的也好,还不用辛苦种地,也不用进山冒着生命危险打猎。

小刘猎户一直希望某天能在县城谋个差事,和一家老小居住在县城里。

如今,只能换个梦想了。

“麻团儿”这个名字,藏着他朴素而执着的向往。

不过“麻团儿”现在出去觅食了,还没回来。

小刘猎户看看周围,不远处堆积着石材木料,上面站着一只乌鸦。不知道是在这里歇息,还是好奇观察人类活动。

附近室外没有其他人,若是有,肯定会将这只乌鸦赶跑。

小刘猎户很信神鬼那些,但或许是对飞禽比较熟悉,对待乌鸦没有村人那么敏感。

“那边有一只乌鸦。”

小刘猎户观察着温故对乌鸦的态度,有些文人很讨厌乌鸦的。

不过温故并未表现出反感,而是接着小刘的话:“我游学时,听说过一件关于乌鸦的小事。”

温故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

小刘猎户激动得连连点头:“对对!它们能利用工具,其实非常聪明!比许多鹰隼都要聪明!

“我小时候不懂,还问我爹为什么不多训一些这样的鸟。后来才知道,因为忌讳。”

温故理解。

“我……游学时听闻,很久很久以前,乌鸦是有正面象征意义的,只是后来战乱和灾祸,亡者众多,乌鸦又有食腐性,就是吃腐肉,所以常在那些地方看到乌鸦盘旋。文人写的诗词文章,会用它去隐喻凄凉景象。”

不只是凄凉景象,还有政治隐喻,不过这个就不提了。

反正,让小刘猎户知道为何大家忌讳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