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长得挺好。”阮响站在专种土豆的地里,颇有些小孩样,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这块地用的肥料多不多?”
专管这块地的农先生带着几个学生,紧张又惶恐地说:“用了,咱种了几块地,这块用的是肥土,不过用的不多,但长得也好!”
肥土就是没有用上粪便和肉类的营养土,通常是用土壤和果皮树叶等等腐熟,为了加快腐熟的时间,在搅拌好土壤和各种果皮树叶之后,喷洒上腐熟液,也就是发酵过的果皮水,果皮搅打成泥后加水和红糖,等它自然发酵。
有了腐熟液,肥土才能在两个月左右制好,否则恐怕半年后依旧土是土,树叶是树叶,只有果皮腐熟的快。
且要有密闭的空间,通风好也不成,所以如今肥土都是专门建土窑来造。
不过果木嘛,以前也只有有钱人家吃得起,倘若是平民百姓,还留什么果皮?腌起来也能佐餐,所以肥土的产量也很有限,别说百姓拿去种地了,就是农先生想弄来,也得去肥土厂门口撒泼打滚,和别的农先生拼一拼。
要不是这回用来种土豆,恐怕撒泼打滚也要不来。
“这几块地有用粪肥的,有没上肥的,这块用肥土的生得最好。”农先生紧张得直咽唾沫——他虽然得了赏识,能成为种土豆的农先生中的其中一员,可他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阮响,甚至不知道阮响长什么样。
对他而言,这几乎等同于面见天颜,能回去吹嘘一辈子了!
他一个农户出身,别说见皇帝,以前可连县官老爷都见不到。
阮响:“扒出来看过吗?”
农先生连连点头:“几块地的隔一个月我就扒出一个看看,种下一块带芽的,好的能生近二十个小果子,差的也有七八个。”
这就很不得了了,毕竟土豆的块头有这么大,种一得五已算不错,种一得二十,对农先生来说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见。
和土豆相似的芋头可不见这么能生。
而且土豆也不像芋头那样娇气,种芋头得要不少水。
“即便不用肥,生得也不算太坏。”农先生,“这边地不好,能种成这样,将来不知能活多少人。”
阮响也挖出一株来看了看,和农先生说的没有两样,她便又将土豆种了回去。
她也知道,这时候的土豆肯定没有废土时期那样高产,废土土地少,种的都是产量最高的品种,能有如今这样的产量,她也算满意。
毕竟除了土豆,玉米和红薯也是高产作物,三样加起来要养活百姓不算难。
尤其如今旱稻的产量也在逐年上涨。
农户们虽说弄不到什么果皮,但野果却能摘,也学了做肥土的法子拿去肥田,但他们就用不上果皮了,只是用泥土和树叶,喷上腐熟液腐熟,条件好些的也会加点蛋壳,放上枯叶和枯松针,或是喝过的碎茶叶,这些东西获取难度小,效果也有,如今农户们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挖个小土窑,自个儿做。
不过他们弄好了也是用来种菜,毕竟产量小,菜价又比粮食贵,菜熟的也快,所以这两年城内集市里各种蔬菜比以前多了许多,价也低了不少,起码百姓饭桌上不再只有那么一两种蔬菜。
阮响笑着问农先生:“学生们都勤快吗?”
农先生忙说:“都是好孩子,肯吃苦,不曾抱怨过什么,阮姐您也知道,跟粮食打交道不是什么轻巧事。”
“是。”阮响,“和粮食打交道不容易。”
后头的几个学生听见阮响说话都脸色涨红,很想插一句嘴,却又不敢张口。
他们竟然看见阮姐了!
他们都是年轻人,最小的不过十四岁,他们是在阮响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是真正属于阮响的人,也对阮响最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