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眷眷之情(4 / 6)

男人五十 魏一 4287 字 2个月前

颐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

“哥,你这个人!真是太坏了!不理你了!”她突然回过了味儿,在肖岳的胸前擂了几下,嗔道,肖岳则是又笑起来,她就佯装生气,一甩手,自己向前走去,肖岳则是快走了几步,一把从后边抱住了她,两人就嘻嘻哈哈的闹腾了一阵,看到行人都看向了他们,她才将肖岳推开,红着脸理了一下头发,牵着肖岳的手,出了公园的西门。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炸酱面虽只一小碗儿,七碟八碗是面码儿。”她一边走一边说道,这是老北京炸酱面的顺口溜,道尽了老北京炸酱面的魅力,这面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颇为讲究的。

首先炸酱面的炸酱,讲究“小碗干炸”。“小碗”即是现吃现做,绝不多炸。“干炸”是说绝不能加水。酱本身必须要六必居的干黄酱,买回家得先将酱蒸熟,搁在瓷坛子里晾一宿,干酱得用香菇水和香油澥开。有人会喜欢加一点点甜面酱进去,甜面酱必须是天源酱园的莫属;澥酱则必须要香菇或者花椒水。

炸酱的肉自然是五花肉,据说最好的五花肉是十层,寻常百姓是买不到的,能买到五花三层的就不错了。将五花肉切成骰子块大小下油煸炒,把肥油熬出来,要的就是原油下酱。

什么是最上等的“炸酱”呢?那就是炸出来的炸酱用筷子一戳一划,需要一眼见底、油清酱浓。这酱的颜色北城和南城又有不同,南城的酱黑,因为要放酱油,北城则不放。

然后是面条。老北京人一般只吃抻面和手擀面。最好是自家做的,外面买的不是不行,只是少了精致生活的态度。在过去,能抻得一手好面,是当家主妇的必备技能,就像《四世同堂》里的大嫂韵梅,抻面的技能就极令老太爷骄傲。

抻面就是把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大擀面杖擀成大片,然后制作者右手用刀切条,左手推,让切好的面条粘上点干面,这样就不会粘在一起了。最后攒成一把,用双手拎起来抻,截去两头连接的地方后,就立刻放入早已沸腾的锅里。煮好后捞出,谓之“锅挑儿”,或者过凉水吃“凉面”。

最后是菜码,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称掐菜)、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春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条)。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

孩子们还小时,肖岳曾经在洛阳的家中做过一次,虽然自己不满意,但是全家人吃的无比的开心,现在想想,心中只有感慨了。

两过了安定门外大街,穿过楼群,来到了上龙南巷的洪福楼炸酱面馆,是一个家宴店,一米八的两开玻璃框门,上面是一个简朴的黑色金字的招牌,金字楷书“炸酱面”三个字,没有作者名字可能是网络选字制作的,但肖岳感觉字还是灵动有力的。

她拉着肖岳进了店里,一看大厅里已经有十几位客人了,装饰和桌椅都是很普通,但很整洁,两人就坐在了靠里的一张双人桌上,一位中年女服务员过来,她就点了四份面,告诉服务员先上两份,然后再上另外两份,服务员笑了笑,帮倒上茶,就去忙了,肖岳一闻,是茉莉花茶。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哥,这家的炸酱面味道特别好,那酱更是附近最好的,炸酱是很需要功夫的,要用小火,不停搅拌避免糊锅,才能做出一碗美味的炸酱了。炸到什么程度呢?借用某探店博主的话就是“油酱分离”,就可以出锅啦!然后盖上菜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