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好啊!”祁翌开心地跳了起来,“出宫玩、出宫玩!”
祁翀跟林太妃说了一声,便以送心悦回府为借口带着祁翌出宫了。
“老韩,安济坊这几日是不是在给贫困户送救济?让人查一下他们现在在哪儿!另外,让连述交待下去,各地商号立即统计一下因国丧失业的乐户、伶人等人的名单,每家每户送一份救济金,就说这是杜姑娘特别交待的。”祁翀在马车上吩咐了一声。
“是,陛下!”韩炎答应一声,便让身边人立即去办了。
“干嘛要提我?为何不用你自己的名义?”心悦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
“你的功劳就是你的,我可不能随便贪!”祁翀边笑边拉住了心悦的小手,如果不是怀里还有个祁翌,他是真想趁机跟心上人再好好亲昵亲昵。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一处巷口。
“大公子,这里就是南城义通坊,今日安济坊就在这里发救济。这里穷人居多,咱们的马车太扎眼了,您看是不是下车步行啊?”韩炎停下马车问道。
“那就步行吧!走,翌儿,哥哥带你逛个你从没来过的地方!”
三人下车之后,韩炎立即布置随行的侍卫暗中守好义通坊的每一个出入口、每一条街巷,这才引着三人向里走去,不多时就见奉孝带着一人匆匆赶过来,正是安济坊的一名管事。
“见过大公子、小公子,见过杜姑娘!”那管事提前得了吩咐,不能暴露三人的身份,只是叉手弯腰行了个揖礼。
“在哪儿?带我们去看看。”祁翀顺手把怀里的祁翌递给了奉孝,背着手问道。
“您这边请!”管事一边头前带路,一边介绍着情况,“义通坊这边贫民较多,按您给的标准,有二百四十一户是符合标准的,这二百四十一户里面又分两等,一般贫困和特别贫困,一般贫困户是一百六十二户,其余七十九户属于特别贫困——大多是家里有人生大病、缺乏劳力的。这一般贫困户,咱们是给肉一斤,面十斤,棉布两匹,煤百斤,钱五贯;特别贫困户是给双倍;如果家里人口特别多的,还会酌情再加一些......到了,大公子,正好发到这家了,这家算是一般贫困的,父母双亡,大儿子倒是能做工赚钱,但是底下有三个幼弟、幼妹需要抚养,这做哥哥的也不容易。”管事边说边推开了屋门,往里喊道:“封大郎!封大郎?”
祁翀跟在后面进了院子,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童和一个三四岁的男童。院子不大,收拾的还算整齐,只是屋顶斑驳的茅草、透风的窗棱、砖石松动的围墙、井沿上一个断了把还没舍得扔的葫芦瓢和一只漏水的木桶以及孩童身上补丁套补丁的旧衣都显示着这家的不宽裕。
“二丫,你哥呢?”管事向那女孩问道。
“我哥......他......他出去扛活儿了,明......明天才能回来。”女孩儿怯生生答道。
“哦,那这些东西你收着吧!伙计们,搬进来吧!二丫,你哥回来记得你跟他说,这是安济坊送的,不要钱,白给的!这是圣上的恩典,你们要心里记得圣上的好、有机会就要报效朝廷!能记住吗?”
女孩儿机械地点了点头,祁翀哑然失笑,那女孩儿明显半懂半不懂。“白给的”这句她肯定是懂了,因为祁翀发现她听到这句时眼里闪了一下亮光,但管事后面说的她就不懂了,估计她连“圣上”是谁、是哪个庙里的菩萨她都没搞明白。
不过祁翀也不在意这些,在他看来救济贫民本来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感恩戴德,而是朝廷的义务!
趁着伙计们搬东西的时候,祁翌已经从奉孝身上下来了,正好奇地望着那个跟他看起来差不多大小的男孩,还好奇地伸手摸了摸他衣服上的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