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祁翀对姜领便更加厌恶,对元瑶也更加同情。
“这样吧,只要白郾同意收徒,我不反对此事。至于白郾是否愿意,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我不干涉。”
“多谢殿下!”姜颁得了祁翀的同意,便退下去找白郾了。
翌日,在太平惠民院首批学员的结业典礼结束之后,白郾正式收元瑶等三名年轻学员为徒。
祁翀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结业典礼,见证了白郾的收徒仪式。结束后祁翀让白郾陪着他在惠民院里又转了一圈。
“小白,要离开这里了,留恋吗?”
白郾笑了:“殿下,以后会有很多这样的惠民院的。我想把太平惠民院开遍大渊每一个州县,让所有穷苦百姓都不用为生病而发愁!”
祁翀也笑了,白郾今日难得地露出了踌躇满志的一面,倒让他刮目相看了。
“放心吧,小白,我们一定能做到的!”
接下来的数日,全府上下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着准备。
经过商议最终决定,一行人先走陆路到郢州,然后在郢州兵分两路,柳明诚护着祁翀从陆路回京,而祁清瑜在郢州码头上船,沿浊水向上,两路在京城北面的孟津会合一同进京。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轮马车已经改造好了,的确比原来的两轮车省力不少,在相同畜力的情况下可以多拉些货物。祁翀命令将所有铳车都改成了四轮的,将所有要暗中带入京城的火器等物都装入铳车,外罩毡布,以防他人窥视。
三条商船也做了舒适性改造,以使人们在乘坐过程中不会太不舒服,尤其是“平原一号”作为祁清瑜的座船,所做的改动是最大的。
柳恽负责安排两路护卫人手,除了从静山军中挑选仪卫人员外,商号护卫也被分成了两路,一半由他带队随同护卫祁翀,另一半则由邹浩、赵铣带队随同护卫祁清瑜。
韩炎除了训练仪卫,还要联系各家商户准备入京的人员,将物品装箱打包,安排上船,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晁通那边修路也颇为顺利,出发之前已经铺好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边走边铺,不至于耽误行程。
龙抬头的次日,回京的队伍正式出发。祁清瑜的卤簿在前,祁翀随后,柳明诚骑马殿后。与此同时,邹浩、王勇也率领三条商船出发驶向郢州。
一大早望州的百姓就自发地前来夹道送行,队伍从大长公主府门前一直排到了城外。
祁清瑜、柳明诚、祁翀三代经营望州九年,百姓多受其恩惠,此时难免依依不舍,不少人跪地磕头,难过痛哭。
在百姓一声声“保重”及祝福之中,队伍缓缓走出了望州城。在与城外相送的望州一干官吏互道“珍重”后,柳明诚最后凝视了一眼望州城,翻身上马,向西而去。
三日后的傍晚,缓缓西行的队伍抵达了郢州城,林仲儒等一干官员早就在城外恭候了。
祁清瑜只是撩起厌翟车的车帘受了众人一拜,祁翀则下车换乘银顶黄盖红帏八抬轿来到队伍前头,柳明诚、韩炎步行随侍。
落轿以后,掀起轿帘,众人郑重地行了一拜三叩之礼。祁翀端坐受礼后起身下轿还礼,仪卫持青罗伞盖紧随其后。
礼毕众人起身,林仲儒向祁翀一一介绍郢州各级官员。
“殿下,这位是郢州刺史薛昌绪,这位方长史——殿下的熟人,就不必臣介绍了,这位是......”
林仲儒一路介绍过去,最后指着一位中年官员着重介绍道:“殿下,这位便是鲁县县令、也是当代奉祀君孔维翰。”
祁翀早得了林仲儒的提醒,立时郑重其事地拱手道:“久仰奉祀君大名,奉祀君承道统、祝冈陵,为天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