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我这就安排!(2 / 3)

设备和国内订制的缝纫机也在顺利到位。

工人招聘也十分顺利,叶川从纺织厂高薪挖了一些人,还招收了一些三四十岁的妇女。这些人在家里常做手工活,上手快,做事仔细,十分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机会。

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娄晓娥不得不佩服叶川的效率和手腕,甚至觉得自己拥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都显得有些高了。

如果没有叶川的帮助,估计现在的他们还在忙于办理手续,至于罗阿川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即便没有破产也必会元气大伤。

“娄姐,赶紧安排工人们的培训和技术人员的设备安装调试吧。集团这边我不方便离开,让葵子陪着你去 ** 、日本和欧洲一趟,实地考察国外的时尚趋势。”

“好的,叶总,我这就安排!”

“记得,时尚潮流不必过于紧跟,毕竟我们现在刚开放,有些款式还没准备好接纳。首批产品以牛仔为主。”

“明白了,我会买一些当地流行的服饰寄回去给设计团队作为参考。”

尽管厂房还未竣工,机械设备还在调试,但聚集起来的二十余位服装设计师已经开始工作了。

他们对服装的了解深厚,尤其是服饰发展史,更是了如指掌。

虽然在北京的街头走了一圈后,发现这里的服装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将他们脑中的设计变成实际产品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二十多人聚集在叶川提供的一间宽敞会议室内,他们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创造出十几套有潜力流行的服装。叶寒酥也在一众设计师中努力学习,她在众多设计师中选择了来自 ** 的一位女性设计师作导师,从绘图的基础开始学习。

若叶寒酥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可能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圈子,但因为她从未经历过艰苦生活,所穿之物皆为上乘之作,多年的累积使她培养出了独到的审美眼光。再加上她本身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甚至得到了自己师父的赞誉,认为她具有成为一名出色服装设计师的天分。

随着工厂建设逐步完成,大批机械陆续搬入并进行日夜不停的调试,终于在年底前成功完工。尽管少数几台机器仍在运送途中,但整个服装厂已做好了投入生产的准备。娄晓娥亦返回北京,当叶川组织众人商议名称时,对于品牌命名产生了分歧。

李慧葵子建议选用一个带有日本风格的名字作为品牌,而杨正辉则更倾向于如“海鸥辉煌”之类的称呼。经过讨论,叶川最终决定了以富含中华元素的“花锦记”作为公司名,而对于品牌,则采取更为国际化的命名方式。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与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许多民众以拥有外资品牌的商品为荣。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而非违背市场规律,叶川决定暂时采用西化名称作为品牌名,同时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名称,待民众意识到国产产品同样优良时,再推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系列产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花锦记”深入人心,其余的策略可以随之调整。在达成一致后,叶川的决定受到了其他成员的支持。

随后,“花锦记”服装厂开业,根据设计师提供的图纸开始了服装的加工制作。鉴于当前正处于冬季,首批发售的产品主要是春天穿着的款式,包括多款牛仔裤、牛仔装和各种衬衫。虽然开业仪式简单低调,并未举办剪彩等庆祝活动,但陈飞明还是专程前来道贺。作为投资二千万港元的大型项目,他对这里的初步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印象深刻,全程面带笑意。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竞争,特别是在广州设立首家五星级酒店之际,北京依然保持强大吸引力,而且相对于服务业,实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花锦记”的建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