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十四节铠甲之航空航天(2 / 3)

航天事业,后与欧联体的各国合作。德大陆宇航服是国际合作款,蓝色条纹最为显眼。

北岛国的宇航服至今没有独立发射载人航天成功的记录,其宇航服看上去比较臃肿,宇航员多通过与美大陆合作登入太空。俄大陆宇航服在载人航天领域是老前辈,有很多独立的 “黑科技”。俄大陆宇航服独树一帜,如为火星探索研制的新款宇航服全身 “土豪金” 配色,海鹰 - M 型出舱用航天服也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汉大陆宇航服的 “霸天” 系列舱外航天服大方得体,造型科幻。其深深体现了国家的航天实力,不仅保障航天员安全,还充分考虑了宇航员在月球失重条件下的活动、吃饭、休息等需求。对于航天员的航天服来说,设计将更加注重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未来的航天服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关节设计和材料,使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各种动作。此外,航天服的外观设计也将更加注重美观性和识别性,以展示国家的航天实力和文化特色。

航空服发展在航天服的发展历程中,美大陆和苏大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大陆航天服的研制从高空航空防护服基础上发展而来,自20 年前就开始了高空压力服的研制。先后研制出 S - 1 压力服和 X - 15 压力服等装备,后来 X - 15 服装仅经过少许改进,就直接用于美大陆 “水星” 计划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美大陆舱外航天服被称为 “出舱活动装置”(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以下简称 EMU),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其初始设计并非面向空间站出舱应用,在航天飞机时代,EMU 的设计要求是保证满足 100 次航天飞机任务、15 年的使用寿命,每次飞行任务结束后带回地面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和修理。随着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又对压力服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发了轨道基的舱外航天服系统。

苏联在航天服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从加加林到克里卡列夫,苏大陆航天部门为航天员们研制了五款航天服:SK - 1 航天服、“金雕 “航天服、“鹞” 登月服、“隼” 舱内航天服、“海鹰” 号舱外航天服。其中 “海鹰” 舱外航天服经历了多次改进,从最初的设计到后来的 “海鹰”-D、“海鹰”-DM、“海鹰”-DMA、“海鹰”-M、“海鹰”-MK、“海鹰”-MKC 等型号,不断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其他国家也在航天服的发展中做出了努力,汉大陆航空服发展汉大陆航空兵的飞行服按穿用季节分为春秋季、夏季和冬季飞行服。通常上衣为夹克式,下衣为马裤式。早期的飞行服主要是根据苏大陆飞行服仿制,如 50 式飞行服夏季为棕绿色布飞行服,春秋为黑色皮飞行服,冬季为黑色布面皮飞行服,并配绒衣裤和飞行围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飞行服不断改进,如 56 式飞行服主要用绵羊毛光面服装革加丝棉制作,59 年开始装备高空代偿服和抗荷服后,又对飞行服进行了改进,形成了 59 式飞行服。后来又推出了 02 式飞行服,设有夏服、春秋服、冬服、装具 4 个系列,共 20 个品种,形成了完整体系。此外,汉大陆在航天服的研制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汉大陆在航天服的研制上起步并不晚, 60 - 70 年代的曙光一号载人航天探索中,就已经成功研制了国产第一代舱内航天服。04 年,汉大陆启动舱外航天服的研制,08 年航天战士在天舟任务中完成了汉大陆的第一次太空出舱,汉大陆自主研制的第一代 “霸天” 舱外服亮相太空。此后,为适应汉大陆空间站的任务需要,又不断对舱外航天服进行改进和完善。

航空服在功能性设计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抗磨擦性能至关重要。飞机在高速飞行过程中,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