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有时稻穗成熟了也必须立即收割(2 / 5)

所以关于番薯的事,流尘你也不用操心了。至于南瓜的话,种子确实挺多的,可那毕竟只是蔬菜,只能用来吃,大规模种植看起来并没什么意义。

同样的道理,比如番茄和辣椒这些也都是一样,而且这些调料,咱们桂花村里也都已经开始种植了,所以它们扩散出去也用不了太久的时间。”颂筠就像个生物学家一样逐一解剖每个话题,认真地解析家中那些与众不同的农作物,其实呀,不出几年,这些稀有的农作物肯定都能在村里流行起来了。

在南方,当然可以从自家开始,从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向周围扩散。而在北方,番薯、玉米的种子,君天宸带过去了很多,相信北方那边也会很快就流行起来的。

其实啊,玉米这种东西在北方种植才最适合,因为有些地方是种不了水稻的,但种植玉米的收成就挺好的。

南方这边,水资源丰富,种水稻的收成也很好,大家基本上还是能吃得饱的。

流尘有些无奈地说:"听你那么一说,我留在这里好像真的没事干了似的。可是,我就这么空手回去也不太好,总不能白跑一趟吧。"

继续阅读

颂筠笑了笑,安慰他道:“也不全是那样,流尘你也别着急嘛,我的意见还没说完呢。”接下来她聊到了玉米和土豆这两种东西,她觉得玉米这些作物特别适宜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算高。

去年玉米的种子,她大部分都给了君天宸,剩下的也就是家里自己要用的那部分。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虽然嫩的时候也卖掉了不少,但留作种子的数量也还挺充足的。

因此,如果流尘想要大力推广这些作物的话,玉米无疑是个最佳选择。

“嗯,我们再来聊聊土豆吧。你们知道吗,土豆其实和玉米等农作物不太一样,因为它的种子非常丰富,一亩地收获的种子可以用来种更多的土地。虽然一亩田的土豆也可以用来播种很多亩,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土豆并不是特别容易保存,如果你想要留下一些今年用不到的,可能会发现大部分都坏掉了。但是,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比如可以把这个地区在这个季节种植的土豆送去另一个地区作为种子,不过需要考虑到如何运输这个大问题。”

“所以,根据筠瑶姑娘所说,我目前只能专注于玉米这方面的工作吗?”

“是的,我建议你首先投入精力来推广玉米。关于其他的农作物,你可以慢慢发展,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传播到了很多地方呢!还有,我家里种植的水稻产量要高于大多数人种植的水稻,这个也是值得推广的。毕竟在江南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水稻,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

“筠瑶姑娘,你刚才提到的水稻高产真的存在吗?”君流尘惊讶地看着李颂筠。其实关于如何让农作物高产的问题,早已有人提出,朝廷甚至设有专门负责农业事务的司农官。然而,尽管有很多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但真正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却是困难重重。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在农田里施足肥料,做好除草工作,细心管理,适时浇水,就可以实现高产。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使试验田的产量有所提升,但由于各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各异,这种做法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农作物的高产。

关于产量更高的农作物出现时,会给朝廷带来多大震动呢?答案不言自明,这绝对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大好事儿。所以皇上才能如此兴致勃勃,也难怪他对筠瑶姑娘的封赏那么慷慨大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现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这难道不是同等重要的大喜事吗?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