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瓜熟蒂落(2 / 5)

荡漾开来,给人带来一丝清凉之感。

稍作休息后,李颂筠便安排颂轩、颂瑾、小旺以及连靖诺几个孩子去书房读书写字。这些孩子们都非常勤奋努力,在学院里深得周夫子的喜爱。小旺也学会了不少汉字,颂瑾他们的学业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这种情况对于李颂筠来说是再理想不过了。每天她对待颂轩这几个娃儿,既不会过松也不会过严,该学习的时候,她肯定会严格要求他们,但到了该放松的时候,她也会让他们痛快地玩。她希望这几个孩子能有所作为,但又不希望他们变成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当颂轩几个去书房学习时,李颂筠则带着颂萱和颂瑶两个回到屋里。现在时间还早,距离睡觉还有段时间,于是李颂筠开始教颂萱和颂瑶两个认字。尽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李颂筠并不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地姑娘,她觉得女孩子认识点字,对她们自己是非常有益处的。

虽然女孩子并不需要像男孩子那样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学会写字总归不是什么坏事。当然,也没必要非得把字写得多漂亮,只要掌握一些常用字,将来如果搬家到别的地方,能够熟练地写信交流,那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后,李颂筠在简单整理了自己后,便走进厨房。这时候,吴嫂子早已起床开始忙碌了,为大家准备好了美味可口的早餐。她煲煮出了口感醇厚香浓的小米粥,还有香气扑鼻的肉包子。馅料丰富多样,包子皮洁白如玉,每一个都塞满了馅料,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吴嫂子的烹饪技巧实在是高超,虽然没有酒楼大厨那种华丽的视觉效果,但她做的食物却能做到味道和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而且价格实惠,分量充足,不需要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外表。这正是李颂筠所喜欢的,他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于这种朴素实用的美食有着深深的喜爱。

很快的,大家纷纷来到厨房这边,只见一大蒸笼的槐花包子摆在桌上,另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里则炖着香浓的米粥,每个人都是自己动手,舀起粥喝,拿起包子吃。用过早点之后,尊贵的颂轩等人也要启程前往学堂,李颂筠便打点好一个食盒,里头装满了刚刚煮熟的粥与槐花包子,要颂轩等人转交给敬重的周夫子。

虽然周夫子并不接受其他人的礼物,但对于李颂筠偶尔派人送来的食物,他总是欣然接受。每当家中烹制出美味佳肴时,李颂筠总会让颂轩他们带上一份送给周夫子品尝。

等到颂轩等人离开家门前往学堂后,李颂筠便带着颂萱和颂瑶两位小女儿乘坐马车返回位于桂花村的老家。抵达村子后,李颂筠又吩咐朱勇驾车前往自家的庄园查看情况。根据她的估算,庄园内种植的圣女果应该已经有一部分可以采摘了。

今年庄稼地上可是种下了不少小番茄啊,李颂筠就没再折腾哪些稀奇古怪的品种,全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红色的小西红柿。要是这些小西红柿能够赶在新水果上市之前大量成熟的话,那可真是能赚到大把大把的银子呢。

就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明亮的**村里景色也是美不胜收,简直让人惊叹不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田野间也是一片绿色,看着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连炎炎夏日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一路上,李颂筠总是忍不住掀起马车的窗帘向外张望,这个季节,田野里的小麦都长得非常茂盛,看上去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个世界里,农作物种类还不算多,经过老百姓们多年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有时候,还有一些农户会种一些花生等经济作物,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数。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只要随便走走就能看见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小麦。而当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