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贵那家人一样的极品。而实际上跟他们走动最多的就属张家了。在李颂筠的心中,她早已将张家视为自己的至亲。因此,她非常希望两家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样实在是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啊……”张婶满脸歉意地说道。
“咱们两家之间的关系,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说法呢?我一直都是把张叔和张婶当作自己的亲叔叔和亲婶婶看待的。如果张婶再说这种话,那可真是看不起我们了。”
“筠姐儿,你千万别误会,我真的没那个意思,只是我这个人嘴笨,不会说话而已。”张婶边说边轻轻拍打着自己的嘴巴。
"既然筠姐儿都这么说了,那就让小旺到学校去吧!我们家的活儿其实也不多,也用不到小旺太多时间,就给他个机会去学点知识,要是真学不来,等过个两三年再说呗。"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家奶奶终于开了口,于是张叔和张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小旺去镇上学的事儿就这样定下了。
李颂筠跟颂轩他们几个以及小旺兄妹俩都说了这个决定,孩子们听后都非常开心。对村里的孩子来说,看到别人能去镇上学,心里肯定会有些羡慕,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会主动向父母提出要去上学的请求。有些家庭,确实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懂事的孩子通常不会提出这种让家里人感到为难的要求。
另外一些家庭,虽然家里有多余的钱,但却不会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们明白这一点,所以也不会主动跟家人提及此事;还有一部分家庭,即使孩子提出了请求,家长也可能会直接拒绝。
桂花村这儿好几年了,大家都不愿意往镇上跑去学校读书。大部分的小孩子心里都会有些羡慕,可是他们只能看看,只能想想。
总是能听到村里的一些老人家们感叹,上学这种事啊,有钱的才能考虑,咱们这些农村娃儿,可没那个福分呀。李颂筠内心深处也这么想过,觉得就算村子里的孩子真的去了书院,恐怕也学不出什么名堂来,送去了,也只不过是白白浪费家里的银子罢了。
对于这样的观点,李颂筠当然是嗤之以鼻的,不去试试看,怎么就能断定自己不行呢?但是老人们的话听听就行了,她也不会去反驳,笑一笑就过去了。
到了下午,李颂筠就让朱勇先把颂轩和颂瑾两个送到镇上去了,然后她带着两个妹妹就在村里的宅子里安顿下来。
翌日,清晨时分,张叔就拉着小旺一路来到李颂筠家拜访。恰好这时家中并无太多事务缠身,张家父子决定立即送小旺前往镇上的学堂。为了上学堂,张叔和小旺罕见地换上了一套丝绸质地的服饰套装,布料极佳且色彩鲜艳夺目,穿上这套衣服,两人看着顿时精神焕发了不少。
一直以来,张叔都是以勤俭节约为生活理念,即便李颂筠曾赠予大量优质衣物面料,但他却始终不忍心将之用在自身打扮上。他总是把这些好东西留给张家奶奶、张婶以及两个孩子们制作新衣,尽管张婶多次提出要帮他缝制,但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然而,尽管如此,张婶还是为他精心缝制了几套高档服装,只是他平时舍不得经常穿着,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或外出赴宴时才会偶尔拿出来展示一下。
小旺跟张大叔两个人都是那种性格,他们并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穿上新衣服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去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炫耀。
“你们应该总是这样穿着,看起来真的很精神呢!”李颂筠热情地邀请张家父子俩进屋坐下。
“这样……真的……真的很好看吗?”小旺有点儿害羞地拉着自己的衣角。
“当然好看啦,怎么可能不好看呢。”李颂筠轻轻抚摸了下小旺的头,小旺则露出一副腼腆的笑容。
“这个生活啊,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足够了,老是穿这种好面料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