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打在地面上发出“梆梆”的声响,村民们都在为了丰收忙碌着。而李颂筠家中还有七亩田地需要收割,其中三亩稻子已经成熟,两亩玉米也已到收割期,红薯也可以开始挖掘了。
面对如此繁重的农事,李颂筠一时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她决定先带着颂萱去掰玉米。在这几种农活中,掰玉米相对来说比较轻松。颂萱负责掰下玉米,而李颂筠则负责将玉米运回家。
由于她的体力有限,每次只能背回半背篓的玉米。这些玉米长势喜人,因为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即使是在高山地区也能茁壮成长,在田间种植更是锦上添花。
玉米棒子硕大无比,一个个饱满的玉米粒让人垂涎欲滴。每棵玉米上通常会结出两个或更多的玉米,最多甚至可达三个。考虑到要留下种子,在玉米尚未完全成熟时,李颂筠并未将其掰下来食用。
她还不清楚这些玉米的口感如何,何时才能品尝一番。她依稀记得,在前世的某些山区,由于难以种植水稻,玉米便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口粮。她曾尝试过那里的玉米面,但口感实在不佳,对于习惯了白米饭的她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接受。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无奈,尽管玉米面口感欠佳,但它终究是粮食。无论食物美味与否,能够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经过连续好几天的忙碌,李颂筠与颂萱终于把所有的玉米都摘完了。然而,那些玉米杆子还得先放着别管,等到把粮食收拾干净之后再来处理它们。
不知不觉中,玉米都摘完以后,姐妹俩便开始正式着手挖番薯了。再过了几天时间,张叔张婶家的水稻也到了收割的时候,他们主动过来帮助李颂筠家收割庄稼。又过了两天,村主任家的农事也忙完了,于是村长便叫上了几个村子的男人们过来帮忙。
李颂筠开始深深地意识到,家里真的该找个人来帮忙了。现在家里的田地只有那么一点儿,她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这段时间以来,她一直在照顾农作物,真是累坏了。
幸亏在种植和收获的时候都有村民们来帮忙,否则要是靠她一个人,恐怕粮食都要烂在地里了。尽管现在村里人都愿意过来帮忙,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总不能老是依赖别人的帮助啊!别人可以帮你一次、两次,甚至一年两年,但是如果总是需要别人帮忙,别人也会感到厌倦的。所以,她打算看看明年能否请几个长工。
人多力量大,没过多久,李颂筠家的水稻和番薯就全都收拾好了,甚至连玉米杆子都有人帮忙看着。由于她们家没有养猪或者牛这样的大型动物,所以就让其他需要的家庭带走了。
作为村里的一员,李颂筠想要支付工钱给大家,但是大家都坚决拒绝了。于是,李颂筠决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来招待大家。
家里的那三亩水稻产量跟其他人家的其实没什么差别,三亩地总共只收了九石稻谷,大概相当于之前一亩地的产量。而番薯的产量则非常可观,虽然比不上春天的产量,但两亩地也收了七千多斤,堆在院子里像座小山似的。
不仅仅是每一根藤蔓上挂满了大小不同的番薯,它们的体积也都大得出奇。这样一来,产量自然也是相当可观。那些前来帮忙的村民们看到这番景象也是欣喜万分,想不到这种毫不起眼的植物居然能够带来如此高产的成果!
因此家家户户都非常渴望尝试种植这种作物,即使不能将其销售出去,也可以作为自家的口粮储备。李颂筠本人也十分期盼村子里的人们能够勇敢地尝试种植,毕竟番薯无疑可以当作主食食用,并且还可以加工制作出美味的粉条。
干燥后的粉条保存时间长且便于运输,如果能够成功售卖,甚至可以销往更远的地区;就算无法出售,也可以作为自家的储备粮。在粮食收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