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萋和江淑月从村里走到镇上足足两个小时。 这段日子都是用牛的时候,村里不安排牛车进城。 想要去城里来回全靠双腿。 等过了十二月份,牛歇过来的差不多了,村里人才能坐上牛车。 进了城,两人先去邮局寄信。 时萋手头也没邮票,顺便多买了些信封和邮票回去。 出了邮局,两人分头行动。 时萋去国营药店,江淑月去逛供销社。 “一会你完事了就来供销社找我,我在门口等你。” 时萋点头挥了挥手,然后拿着条子到了镇上的人民药店。 人民药店也就是大队长嘴里的国营药店,当下老百姓习惯性把各种单位都叫国营某某。 时萋递过去条子后,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接了过去,看了几眼便给她登记拿药。 服务态度也不错。 对时萋的问题是有问必答,甚至会说一些自己知道的情况。 供给村卫生所的药品种类不多,红药水、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等。 还有一些常见病的药,感冒或者肠胃炎。 这个时候老百姓最常得的病就是肠胃炎,与卫生条件和吃的东西关系很大。 时萋这种村大夫,只能算是有医疗基础的社员。 除了给生病的村民开些药,包扎下外伤之外,最多就是打小针。 至于再复杂些的病症,就只能送到镇卫生院了。 镇卫生院还看不好的再去县人民医院。 出乎时萋意料的是,中医并不会受年代政策影响。 批的也不是中医大夫。 实际上被下放的大夫里,更多的是西医。 特别是留过学,与国外有过学术交流的那种。 中医大夫也有一部分,主要是那种有传承,开医馆,家中有资产的。 被批也是因资本主义的名头。 拿针灸来说,村里的赤脚大夫大部分都会点。 他们本身是跟祖辈学的中医,后又经过县、镇医院培训,学习一些基本的西医开药打针知识,治病以中西医结合。 时萋放了心,以后多跑几趟镇医院,往后她用针灸给病人看病就没问题了。 拎着一大包药品出了国营药店。 江淑月也是战果斐然。 也不知道她都买了些什么,一个大布袋子装着。 时萋扯了扯嘴角:“咱俩可是要走回去的。” 江淑月咔吧着眼睛,她买起来就忘了这茬。 这个时间了,少不得要在外面吃了饭再回去。 时萋倒是不馋,她时常给自己加营养,肉蛋更是没断过。 只是拗不过江淑月,一人扛一个大包裹就往国营饭店去。 看完今天的供应菜品。 “我没有肉票。”江淑月可怜兮兮的看向时萋。 时萋一摊手:“我也没有,我粮票都有限。” 家里只给她准备了点粮票,走的时候她都给放了回去。 手里头这张一两的,还是有人看病给她的诊费。 江淑月瞬间无语,这位看着挺有钱的模样,吃的小脸白嫩有肉。 手里竟然没有肉票和粮票。 实在没办法,大肉菜是别想了。 江淑月点了一盘饺子,这个有肉但只收粮票。 时萋从头看到尾,最后问服务员。 在服务员的白眼下,点了一碗臊子面。 江淑月捅了捅她胳膊:“粮票我还有,借你点。” “不用,走了坐那边等等。” 时萋拉着江淑月回座位:“没有肉票吃什么都一样。” 江淑月摇头:“你也可以点盘饺子吃啊……” 这两样可能是速度快,没等多久就从出餐口端了出来。 服务员吆喝着:“油渣白菜饺子,臊子面,过来端。”
第68章 七十年代知青11(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