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大惊,又将金铃摇动,那火轮儿便又飞起,径往行者顶门砸来。行者又把芭蕉扇连扇几扇,那火轮儿便在空中滴溜溜乱转,不得下来。妖王见此计不成,又念动咒语,将金铃变大,如泰山一般,往行者头上压来。行者见势不妙,即纵筋斗云,跳在半空,躲过了这一击。妖王见行者逃脱,心中更加恼怒,又要举枪来刺。
正在这危急时刻,忽听得半空中厉声高叫:“孙悟空!我来了!”行者急回头上望,原来是观音菩萨,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柳,洒下甘露救火。菩萨道:“我特来收寻这个妖怪物。”原来这赛太岁乃是观音菩萨胯下的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于防守,它便咬断铁索,私自下凡与朱紫国王消灾来了。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分付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那时节,菩萨跨着这犼,同听此言,不料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
菩萨将铃儿套在犼项下,飞身高坐,回南海去了。大圣将娘娘送回皇宫,国王见了万分激动,就去拉娘娘的手,无奈毒刺扎人,原来这就是那赛太岁近不了娘娘身的原因,正好也证明了娘娘的清白。正想办法之际,忽听得那半空中,有人叫道:“大圣,我来也。”行者抬头观看我来也。”行者抬头观看,只见那:肃肃冲天鹤唳,飘飘径至朝前。缭绕祥光道道,氤氲瑞气翩翩。棕衣苫体放云烟,足踏芒鞋罕见。手执龙须蝇帚,丝绦腰下围缠。乾坤处处结人缘,大地逍遥游遍。此乃是大罗天上紫云仙,今日临凡解魇。原来是紫阳真人,他三年前曾赴佛会,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就将一件旧棕衣变作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今天是专门来解除的。朱紫国国王上下感激不尽,取经乃是要紧之事,国王也留不得,只好换了关文,大排銮驾,相送而别。
纵横逆顺没遮拦,静则无为动是色。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然而常人往往难以领悟其中的妙处。他们错误地认为“静则无为”才是道,而“动是色”则背离了道。却不知静与动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静若无动、动若无静,那只是物质层面的表象;而静中含动、动中含静,这才是蕴含其中的神韵所在。
又说:“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间现。”以及“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这里的“神鬼哭”指的是六贼三尸这些邪祟之鬼无法再猖狂。古佛曾言:“你知道老婆禅吗?你明白皮壳子禅吗?”还说:“袈裟下大事不明最为痛苦,裙钗下大事不明则更加痛苦。”这些话语都在阐述“动是色”的真谛。篇首提到“色即空兮,空是色,人能悟彻色空禅,何用丹砂炮炼?”说的正是这个含义。学道之人如果不仔细探寻其中深意,反而将其视为痴愚之语,却不知这痴愚之中蕴含着的妙用,是那些所谓的智者都难以企及的。
孙悟空变成一只痴痴呆呆的苍蝇,而妖王无法察觉他的踪迹,这便是所谓的“微妙圆通,深不可识,大智若愚”的境界。这其中关于金铃的妙道,如果没有真正的师父在耳边低声传授秘诀,终究难以理解和识别。孙悟空到娘娘的耳根后面悄悄地叫道:“你可以再用夫妻之礼哄他进来安寝,这样我就可以脱身行事,另外想办法救你。”这就是师父附耳密传的关键诀窍。之前他们做夫妻的时候,金铃虽得到了但却没有被识别;再次做夫妻的时候,金铃就能被解开并得到。明明是两次夫妻的情景,却有着颠倒反复的奇妙作用。娘娘听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