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之子张之极、恭顺侯吴汝胤、怀远侯常胤绪、宁阳侯陈光裕、定远侯邓绍煜之子邓文明、诚意伯刘荩臣之子刘孔昭、平江伯陈启嗣之子陈治安、彰武伯杨崇猷、惠安伯张庆臻一公四侯四伯经过严格审查后进入皇家军事大学学习。
全国其它地区推荐的优秀官兵,沈有容进入皇家军事大学担任教官。
沈寿崇、王梦熊、郑文雄、陈九德、陈泳溸、陈谟、张可大、侯良柱、孙钥、王承宪、姜名武、邓玘、俞咨皋、朱可贞等人进入皇家军事大学学习。
沈有容字士弘,出生于1557年,万历7年中应天武试第四名。先后在蓟辽、闽浙、登莱等边防或海防从军。
沈有容一生四十余载军旅生涯,有数十年镇守在福建沿海。正是在这期间,他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澎湖列岛,歼倭寇,驱荷兰入侵者,成功地保卫了台湾。
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天启四年还乡。
泰昌元年,辽东女真进犯加剧,明廷设置山东副总兵,驻登州,统领水师,以为陆上策应。沈有容因为以往功勋,担任此职。
继续阅读
沈寿崇字宗山,沈有容第六子,崇祯皇帝昭妃沈沛卿四叔。文武双全,崇祯元年宣州第一个武进士。
授郢留守司,因性格耿介刚直,居官清廉尽责,连续得罪了上级和御史被罢官。崇祯16年与李自成起义军的战斗中英勇殉国。
王梦熊生有异质,虎头豹颐,勇敢多奇策,力能提石八百斤,射术精湛。历任把总、守备、松潘坐营都司、中军守备、梧桐守备、剿夷都司、骠骑将军。
王梦熊治军严厉,勤于训练。生擒土官安崇业、王顺,斩蛮酋阿剌沙马,大败荷兰殖民者。
郑文雄为武安侯郑亨八世孙,与武安侯郑惟孝同辈。性格倜傥,轻财好施,喜交山野之豪杰。身材强壮高大,臂力惊人。甲申国变后追随永历,兵败殉国。
陈九德为登莱游击,陈泳溸、陈谟为指挥使。
陈九德为明代抗倭英雄陈璘的儿子。陈泳溸、陈谟为陈璘的孙子。
陈璘字朝爵,出生于1543年,17岁从军,征战一生。他几乎参加了嘉靖万历年间全部的平叛剿匪除倭战争,屡立战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国之栋梁,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
陈璘统领水师抗倭援朝,在露梁海战中,陈璘任主帅,邓子龙、李舜臣为副帅。露梁海战是一场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规模巨大的海上歼灭战,成为亚洲海战史上着名战役之一。
这次海战给侵朝日军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和平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此大捷之后,200多年,日本不敢觊觎中华。
陈泳溸出生于1590年,追随陈璘南征北战,参与了抗倭援朝战争。明朝灭亡后,陈泳溸不愿降清,东渡鸭绿江赴朝鲜定居。
陈泳溸一直蛰居在全罗南道,繁衍17代2000多陈氏后人,受到了朝鲜朝廷和当地人民的拥戴和爱护。
张可大字观甫,出生于1580年,万历29年武进士。历任浙江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南京锦衣卫掌堂右府佥书、登莱总兵、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因吴桥兵变,败于叛军,自尽殉国。
张可大以勤勉忠于职守闻名,生平孝友,又博学多才,所到之地,礼贤下士。虽在军旅,每日带兵训练、打仗,但他依然手不释卷,有儒将之风。
侯良柱字朝石,出生于1590年,四川庐州永宁卫人。天启年间历任四川副总兵、总兵。崇祯10年,与李自成农民军交战,英勇殉国。
孙钥是孙承宗的第五子,出生于1591年。身材魁伟,精通骑射,通晓兵法。八旗攻破高阳时,孙钥战死。
王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