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锦衣卫将军135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皇极殿广场的各个门前。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
没有朝会活动时,四卫营亲军值守皇城四门。锦衣卫将军100人,在紫禁城正门午门外昼夜守卫。
每当皇帝出巡时,锦衣卫在驾前扈从。他们有的负责沿途巡视,有的负责在銮舆与京城之间传报消息,有的在驾旁侍骑,传奏銮舆的起落。
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保证皇帝的安全,防患于未然。他们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这项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的职能,成为皇帝的专属特务机构。
锦衣卫南、北镇抚司,负责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检查百官和百姓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管辖着臭名昭着的诏狱。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
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一般不会审讯、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皇帝的庇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
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骆思恭,出身勋贵家庭,其祖上曾因军功在皇帝身边供职。其父骆秉良是嘉靖时期锦衣卫指挥使骆安的侄子。
骆安之子骆椿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于是骆家便将骆秉良立为骆安嗣子。骆秉良得以袭职锦衣卫指挥佥事。骆思恭通过京卫武举获得上升途径,又娶了锦衣卫指挥使赵梦佑的长女,得以晋升为锦衣卫指挥使。
崇祯时期,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出任指挥使掌管锦衣卫,称之为锦衣卫世家。骆养性后来被农民军酷刑拷打,献银三万后改为羁押。八旗入关后,骆养性率众投降,深受八旗重用。
大明皇宫里养着数量众多的太监宫女为皇家服务,掌管着内廷衙门的内务,维持着皇宫的运转。
太监是一种官职,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被称为太监。满清时把所有宦官都称太监,太监就成为了宦官的代名词。
太监主要来自穷人、奴隶、犯人,随着太监权力的增长,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自宫去当太监。北京的中关村,原名中官村,实际上是太监的聚居地。
中国古代早期,由于医疗技术不过关,太监阉割一般只割蛋。宋明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太监的阉割是将鸟和蛋全部割掉,以达到完全净身的状态。
太监的鸟被切除,也就连控制尿道口收缩的肌肉也一并被切除。刚割掉以后在尿道上插一根羽毛作为导管。好了以后,所有的太监都会随时小便失禁。
等级高的太监可以随时更换衣裤来保持清洁。但大部分太监,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换衣服,只好任它自己阴干。以至于大部分太监身上都有一股臊气。
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十分不人道的产物,必须予以取缔。
大明的宫女,一般是在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