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设置,以宁王就藩大宁镇守,第二年改为北平行都司,治所大宁卫。”
“大宁都司西面是七老图山,东面为努鲁虎儿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连,南靠燕山长城。历史上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王朝北上往往交汇于此,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大宁都司是太祖北部边疆长治久安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其核心是要把北部防线推进到沙漠的南缘,从而把长城到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了加强这道防线,太祖分封了多位塞王,驻守各军事要地,统军戍边。”
“大宁都司设置前后,大明在辽河以西设置广宁等卫,把大宁与辽东两个都司连结在一起。其后又在大宁以西设置开平、兴州、兴和、富裕、会州、应昌、榆木、全宁、新城、玉林、云川、镇虏等卫城,把大宁与宣府、大同、东胜等卫联为一个整体。”
“靖难之役爆发时,成祖为解除后顾之忧,大宁都司诸卫南迁,辽河上游为之一空。成祖即位后,重置大宁都司于保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祖雄才大略,长期驻防北方,深谙北部边疆利害,自然知道大宁都司的重要性,放弃大宁都司诸卫必然对边疆的稳定带来负面的影响。”
“成祖采取了怀柔和征讨两种补救办法。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成祖曾多次北征大漠,每次都出动数十万人。冀望集中兵力消灭北元,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为后代开万世之基。”
“但成祖在北伐途中突然驾崩,北伐大业未成,导致大宁都司诸卫皆未来得及恢复,从而导致边疆结构发生根本性逆转。民间谣传成祖放弃大宁都司诸卫,是成祖感谢朵颜三卫出兵帮其靖难,纯粹是无稽之谈。”
“朵颜三卫是洪武21年在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设立的隶属大宁都司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
“朵颜三卫叛服不定,被傅友德、郭英率军征讨。成祖即位前,朵颜三卫与大明已经中断了关系。永乐2年,经过成祖两次招抚,朵颜三卫才与大明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
“仁宣时期实行对蒙古不作为的军事政策后,蒙古各部开始南迁。宣德年间,朵颜三卫联合科尔沁部,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
“至嘉靖末年最终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泰宁、福余二卫以及朵颜卫的一部分成为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的属民,朵颜卫的另一部分成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属民。
“大宁都司必须要想办法收复啊。乌思藏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呢?”
“乌思藏都司设立于洪武7年,是大明对西藏除昌都地区以外以及哲孟雄、布鲁克巴地区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设立于洪武8年,管辖阿里堆巴和拉达克地区,是大明最边远的军民元帅府之一。”
“乌思藏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建立后,朝廷委任藏族首领担任其世袭官职。重要官职的袭职需要经过大明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乌思藏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都属于羁縻性质的军政机构,西藏等地名义上归附大明,纳入大明版图,但朝廷并没有实质的管辖权力,历经200多年后逐渐形如虚设,如同被废置。”
“看来这个羁縻制度必须要想办法进行调整,这个关西七卫、朵甘都司呢?”
“关西七卫分别是嘉峪关以西地区设立的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洲卫、赤斤蒙古卫和哈密卫,后期沙州卫内迁,其旧址设立罕东左卫,一度出现了八卫的情况。”
“其中以哈密卫的作用最为明显,哈密卫处于内地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