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军中琐事(2 / 3)

的燧发枪,刘卓才算觉得研究成功。

前几日,邱泰的来信中说,新式的燧发枪、新改进的火炮快要研制成功了,尽量的赶在登陆辽东前,提供一批的样品。刘卓对此也是异常的兴奋。

刘卓在上任登莱巡抚的时候,便将火器所邱泰、器械所张通、以及一大批的工匠安顿在莱州府的潍县,并派亲卫防卫。潍县有铁矿,距离几个产煤区也较近,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

“战法是什么?战法是我军与后金两军垒所采用的方法、策略。没有一成不变的对敌之策,只有什么样的策略对我军有用,可扬我军之长处。”

“你们需要明白、抓住关键点,在我军驻扎的地区,必须得把后金鞑子牢牢的阻挡在工事之外,这才是我们如今登上辽东的意义所在。”

“后金八旗军人数比我们多,我们就让其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后金八旗军多数都骑马,我们就让他们的骑兵难以发挥作用;后金八旗军白甲兵过千,我们多派人上去群殴。”

“打仗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套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仅需要临敌应变,还需要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除了对后金八旗军知己知彼外,还要善用身边的一切发挥我军的长处,限制对方的优势。”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次驻扎,不是与后金分出胜负,而是为了给朝廷一个姿态,也是为了减少所耗费的军需。从我们登上辽东开始,就意味着我们与后金女真进入了战略对峙的阶段。”

“战略对峙,这是我军主动选择的对敌之法。这是基于目前军队训练不足、战场经验不够、粮草不足,战力无法与后金直接对抗而选择的无奈之举。”

“但是战略对峙不会一直存在,待我军补足各个短板,那才是与后金决战的开始。这点需要你们这些游击、千总给手下的士兵讲清楚。”

“此外,卫道,你挑选人手,测算大军在辽东一月、一年的所需耗费。”刘卓走出了大帐透气。

下半年登上辽东的时候,新兵也基本上都训练了近两年。到时候,手握八千重甲卫,一万多的轻甲卫。但就算将镇江的兵马算上,在辽西军跟前还是不太够。

毕竟辽西十多万的人马,将领也不少,有袁崇焕、赵率教、祖大寿、满桂等人。以后尽量还是少接触好一些,毕竟自己奔着朝廷给人家的银子去的。

在帐外待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后,刘卓才转身回到了大帐,拿起赵星尘写的奏疏翻看。不得不说,读书人在写文章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赵星尘将驻军盖州与复州之间的利弊关系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刘卓也挑不出毛病。

为此,刘卓还专门找到赵星尘私下询问,若是想从文的话,可以资助。不曾想,赵星尘直接拒绝了,让刘卓也郁闷不已,看来自己是多此一举了。

天启元年末,登上辽东前临时采购的各种物资,确实花费了刘家大量银子。主要是当时青岛人烟稀少,物资缺少,大量采购引起周边物资价格的上涨。

如今,刘氏商行已经在登州、城外开张了不少店铺。在登、莱二州有大量的田地,积攒了不少的粮食。况且商行还从朝鲜、南直隶运输大量的粮食养军,就无需用大笔的银子购买。

除了少部分特殊物资外向外部采购外,其余的刘氏商行、登州本地基本上都满足所需。如此,登莱军所欠下白银就更多了,只能日后待集市发展起来再偿还了。

想到驻军后大军的大量花费,刘卓就心疼不已。北方养马确实是方便,但是养马的花费实在太高,刘卓不得不卖出了一半的战马减少开支。

军中一些不知情的士兵为了卖马一事到处嚷嚷、嚼舌根,惹得刘卓大怒,十几人各领三十板子。

打完后,刘卓笑眯眯望着他们:“我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