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攻城(2 / 3)

牙棒抡向鞑子的那颗戴着红色头盔的头颅。鞑子遭受重击从云梯上摔下,生死不知。

望着那摔下的红甲兵,刘卓突然想起来,后金还有一种兵种,白甲兵。

后金的八旗军,有厮卒、厮役、无甲兵、步兵、行营兵、甲兵、护军、摆牙喇等。

其中最为精锐的就是从各个牛录抽出的红甲兵、白甲兵。其中以白甲最为强悍,称“巴牙喇”、“摆牙喇”,“巴牙喇兵”。

白甲兵在后金女真部落比较稀少,每个都差不多是千里挑一,几乎每人都相当于前世的特种兵。

巴牙喇多穿三层甲,内有锁子甲,中有绵甲,外有铁甲,防御力惊人。

巴牙喇也可以熟练使用各种兵器,有的还会火器。

鳌拜就是白甲兵出身,曾经亲自率领五个白甲兵攻取一个山头。六人冲上山顶,与明军大战,全歼守军二百四十余名,己方竟然无一伤亡。

明末清初之际,史料未曾记载过白甲兵有被杀死。尤其是,白甲兵的数量还不固定,至少应该有千余人。

刘卓立时喊来身旁的亲卫吩咐到:“传令下去,如遇白甲兵,人少就避开;人多就群殴,所有武器均可使用。”

军中千里挑一的巨力、勇武将士,算上亲卫、政训队也就百来人,这还是刘卓加强训练的结果,能不能与白甲兵掰掰腕子还是两说。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己虽是万里挑一,对上白甲兵基本没问题,就算与以后的满清巴图鲁鳌拜(据说其身高八尺,力大无穷、武功高强)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但是,自己就一个人对付不了多处出击的白甲兵。

就目前来看,后金的白甲兵要是一起攻城,对于现在军队来说可能是个灾难。

百密一疏,把这个给忘记了。

但是,想想对方又不太可能全部压上。毕竟是精锐部队,怎么也得压轴,或者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再上。

突然,刘卓猛的一下回过神,甩了甩脑袋。

随后其心中暗暗道,管他白甲红甲。来到我这,手雷、燧发枪的招呼下,就只能是一具尸体。

刘卓随即又开始盯着战场各处。

趁着各处依旧游刃有余,刘卓在亲卫的帮助下,卸下了重达几十斤的重型板甲,转而换上了轻便灵巧的皮甲。

皮甲的防御力可不低。前世专门有人测试,就算双手持丹麦斧劈,也得找合适的角度,即在直角下攻击可以破防。

若是角度不好则很难将皮革割裂,而伐木斧即便是在直角下也很难造成这种效果。且,测试的皮革尚未经过硬质化处理。

穿戴重甲实在太费体力,不利于在这几百米的城头支援。况且鞑子冲上了城墙也是贴身肉搏,正好可以发挥自己速度快,力量大的优势。

随着不断有鞑子、汉军攻上城头,站在战场外观望的一众贝勒大臣等脸色也是个个激动异常。

身材矮小而、眼神锐利的努尔哈赤兴奋的在侍从的帮助下脱掉了华丽的盔甲,接着不屑道:“城头的明军一点守城经验都不懂,大炮竟然不放在城头。”

“短短几炷香的功夫,就让我八旗勇士攻上了城头。果然还是太高估这些明军了。在辽东这区域,我八旗将士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说完,便哈哈哈大笑,身旁的众大臣贝勒也是应声附和。

唯有代善、皇太极等几人,眼神中流露出一抹令人难以察觉的异样。

复州城墙上打斗、厮杀不断进行着。尽管后金鞑子登上了城头,但是都一一被城头的将士压制了。

这个其实也得益于复州的城墙不够长,毕竟七八百米的,站上个八百左右的将士也就足够应付了。而且,后金云梯也就十几座,重点防守地段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