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继续训练(2 / 3)

小时候过春节,自己还是很开心的。父母会给买新衣服,可以走亲戚赚个红包,还有就是可以玩各种玩具、鞭炮。

那时候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小串鞭炮,一个红包,一桌丰盛的菜肴。

春节一天一天的临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备年货。宅子里的众人也是忙忙碌碌,刘卓反而轻松下来,时不时的带着刘凡在院子中放鞭炮。

大年三十的那天,整个刘宅被喜庆的红色包裹着,院中到处挂着大红灯笼、贴着红色的对联、福字。

傍晚,放过鞭炮后,刘父领着众人祭拜祖先。祭拜后,一家几口人坐在桌旁开始吃饭,众人脸色也都洋溢着欢快的神色。刘卓拿起酒杯给父亲满上,然后刘卓与父亲对饮起来。

前世,刘卓很少有与父亲喝酒的机会,虽不是眼前人,但终究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喝着喝着,刘父就醉了,刘卓搀扶着父亲,将其送回屋内。今天家人团聚的环境,让刘卓十分的放松。

刘卓非常享受这样的氛围。

明天就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就算刘卓再怎么说后金的强大,也没有人会相信女真八旗军能够打败明军。

继续阅读

当后金崛起的那一刻,大明朝的倒计时就已经开始了。

小冰河时期到来,大明朝内部各地灾患始终不断(有人统计,明朝一朝的灾害竟达一千零十一次),尤以明末的灾患最为集中、最为频发。

此外,外部游牧部落因为小冰河时期到来不断南下袭扰劫掠,朝廷无力镇压边患、内乱,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历朝历代此起彼伏的周期律是如此相似。

任何事务、任何事情,兴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败,明朝从永乐、仁宣时期国力达到巅峰,而后不断衰弱直至如今的局面。

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是历史的规律。

刘卓这一刻有了明悟,明朝的衰亡已是必然之势,被推翻、被谁推翻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刘卓只能通过自己了解到的不多的历史,来给自身规避风险。

崇祯皇帝是个很复杂的人,因不是个正常流程登基的皇帝,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崇祯一登上帝位,就迫不及待的废除了内廷,打破了朝廷内的政治平衡。然后,东林党触底反弹,趁机掌握了朝廷大部分的政务。

没过多久,崇祯发现朝堂是越来越乱,于是崇祯不再相信东林党。崇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像张居正一样的能臣,可以中兴大明。

于是,崇祯从更换温体仁开始,走马观花一般不断的更换内阁首辅,致使朝廷中央没有一个团结稳定的领导集体。总的来说,崇祯没有大局观,没有战略眼光,也没主见,刚愎自用。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辽东满清政权已经不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满清一开始也没想过入关夺取整个天下,毕竟明朝统治下的百姓是满清的百倍还多)。

但崇祯在议和上犹豫不决,被人一忽悠,就果断放弃议和。眼看起义军发展越来越壮大,就一通指挥孙传庭尽快出潼关平叛。最终孙传庭战死,北京城被攻破,崇祯自缢于煤山。

想着想着,在酒精的作用下,刘卓陷入了沉睡。梦中刘卓变成了农夫,与几人在田间劳作,远处有几个孩童提着水壶晃悠悠地缓缓走来,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突然,刘卓猛地惊醒。

起床倒了杯水,努力回想梦中的记忆,愣是没有回想起丝毫记忆片段。刘卓也不顾不得其他,穿好衣服走向书房。

望着书桌上的地图,刘卓仔细打量一番,发现黎城、涉县在滏口陉上,从这个滏口陉可以从太行山出来,可以直接到华北平原,从华北平原骑马到山东就快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