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直刀并未被荡开,而是紧紧贴着挥来的长刀,借着力道,一转攻势,最后直刀轻轻地点在了他的左肩之上。
见其一脸茫然,沈怜心也是莞尔笑道:“沾连粘随,似有若无。爹,这一招所含之意该是「柔」吧?”
“不错。”
见到自己女儿如此悟性,却因天生绝脉而无法习武,沈离心中只觉着可惜。
沈怜心接着说道:“但只要修炼到高深之处,招式所含之「意」,也就不在武学本身,而在于出招之人对招式不同理解。是人赋予了招式所含之「意」,而不同的「意」也决定了人在应敌之时的表现不同。”
而这一点胡越其实深有感悟,方才沈怜心这一刀就是最为简单的借力回击,但同样是回击,方式却人人不同。
动者,雷厉风行,前招方收,后招已至。
刚者,收力蓄势,下一招势头更为沉猛。
巧者,落刀求变,飘忽不定,炫人耳目。
拙者,不妄不动,不露破绽,稳中求胜。
静者,待机而变,借敌回手,后发先至。
但以上几种「意」用于反击之上,都不如这一个借力打力、四两而拨千斤的「柔」来的合适。
思绪至此,他方才算是恍然大悟。
“多谢师姐解惑。”
沈离拿回直刀,而后用气御刀,一刀挥出便将石室一侧凹凸不平的岩壁抹平。
而那漆黑的石壁之上刻着风格迥异的三个大字。
「刚」字苍劲、「拙」字质朴、「静」字平整。
每个字下镂刻着八个暗格,共有二十四个。上面所写对应着每种「意」所对应的八点感悟。
细看之下,「拙」字下方石壁,刻着“以简驭繁”下方的暗格已被凿开,其中空无一物。
“往之,天下武学,千招万式所含之意,无外乎刚、拙、静、柔、巧、动。”
看着石壁上的刻字,沈离感叹着。
“寻常武学,取其一而穷尽,已是颇为高深。但我的刀无招无式,习的是「法」——体悟招式意象之法。石壁上这三个大字,二十四点感悟便是为师穷尽一生总结而出的。”
同样感叹的还有胡越。
“师父,您尚且如此,当年师祖究竟到了何等境界?”
“不知,你师祖到了晚年已极少出手。他自己曾言:这六字真意,已知其五,此境界当世不出二人之数。当年我在万方楼的「秘阁」之中悟出这三字真意之时,与他讨教一番。也是不出百招,便已落败。”
“您的刀法是在「秘阁」中悟出的?”
“不错,不过以后你要是有机会入「秘阁」,记得先把这石壁上的东西学全了再去。你也算是师承于我,不用在意那些约束外人的阁规。日后若有精进,更上一层,也算是不辱我的名头。”
继续阅读
胡越有些讶异:“师父,那「秘阁」里到底是什么东西?”
沈离只是摇头:“这你得去问白笙,他是阁主,有些事只能他来说。”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柄透明小刀,在三个刻字下各取一方暗格凿开,取出其中三本崭新的书册。
但这次,书中的内容早已书写。
胡越接过书册,翻开第一本从「静」字下方取出的书册。
只见二字:「听风」
沈离答道:“还记得休沐时你为了扩张灵台所撑起的气罩吗?这一式的修习方法和那个差不多。”
胡越以为自己无师自通,心中当即一喜:“当时弟子只是突发奇想。”
沈离神色不改,只是问道:“你当时闭目行功,可否感受周遭环境?”
胡越回忆了一番:“弟子沉浸其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