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定都聊城(6 / 7)

胜纪。

突厥始毕可汗由是恃功骄倨,每遣使者前至长安,多有暴横之行,唐帝皆优容赦之。

大唐初立,乃命裴寂、刘文静等人修定律令,名曰《大唐武德律》。又命置国子、太学、四门生,合三百余员,郡县学亦各置生员。

至六月甲戌朔日,高祖升殿,设置重臣。乃下诏命:以次子赵公李世民为尚书令,从侄黄台公李瑗为刑部侍郎;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司马刘文静为纳言,司录窦威为内史令,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相府掾殷开山为吏部侍郎,掾属赵慈景为兵部侍郎,韦义节为礼部侍郎,主簿陈叔达、博陵崔民干并为黄门侍郎,唐俭为内史侍郎,录事参军裴曦为尚书右丞;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礼部尚书窦璡为户部尚书,蒋公屈突通为兵部尚书,长安令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

大封重臣之后,各依其职。高祖惟待右仆射裴寂特别宠厚,群臣无与为比。

字幕: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临猗)人,出身河东西眷裴氏。

裴寂姿容俊伟,十四岁时便补任蒲州主簿。隋朝建立后,举孝廉出身,授左亲卫,出任齐州司户参军,迁侍御史、驾部承务郎。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出任晋阳宫副监之时,交好唐国公李渊,策划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长史,赐爵闻喜县公。又辅佐李渊攻破长安,便授相府长史。

当隋恭帝主动禅让之时,唐王固执不从,裴寂率众上表,以辞职相胁,李渊这才受禅称帝。因其拥立大功,故此命为宰相以掌政事,对其亲近厚待,自与他人大为不同。

高祖除将军国重事皆付裴寂,另将庶政皆都委予内史令萧瑀,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萧瑀乃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之弟。今为内史令,亦属宰相,于是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

高祖有敕,怪内史宣行甚迟,萧瑀奏道: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要亲自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李渊闻言大喜道: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唐高祖封赏众臣已毕,便令诸将四面出兵,以开疆拓土,壮大势力,积蓄国库帑银。因遣上将马元规慰抚山南之地,诸州郡望风归附,惟南阳郡丞吕子臧据郡不从。

马元规屡次遣使前往招谕,皆为吕子臧所杀。

及闻隋炀帝遇弑,高祖又遣女婿薛君倩赍诏前往谕旨:隋帝已死,卿犹为何人尽忠?

吕子臧览书大哭,先为杨广发丧成礼,然后请降。唐高祖拜吕子臧为邓州刺史,封南郡公,由此南阳归唐。

又说通圣天子曹武彻,率军攻打始安郡,久攻不下,顿兵城外,进退不得。梁王萧铣趁其攻城受挫之际,联合城内李袭志,内外夹击,一举击溃擒杀曹武彻。此时距其登基称帝,才一个月而已,可称满月天子。

又说迦楼罗王朱粲,在终南山一带郡县劫掠。因见李唐已经统一关中,立脚不住,只得率部逃窜至河南邓州。

唐朝宣州刺史周朝追击交战,但屡战屡败,不敌朱粲部下喜食人肉诸将。马元规此时已克南阳,正屯兵邓州,于是趁战胜余威来战朱粲,一阵败之。

朱粲兵众四散,向南逃遁,至山林中招集散众,重整军马。

吕子臧见此,进言于马元规道:将军神勇,末将知之矣。今值朱粲新败,士气正衰,某愿率部下精骑数千,与将军合力攻灭之,以为进献之礼,未知若何?若待其部下汇集,定来与我再争南阳。朱粲向以劫掠为生,部下诸将皆为亡命之徒,因无存身之地,再来时必当拼死以战,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