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匈奴绝迹(3 / 7)

御壕,以保卫隋朝中央政府。

因羡后母宣华夫人陈氏貌美,终纳为妃。从此陈氏更事二夫,复又侍奉炀帝。

大业元年,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是年东都洛阳工程尚未完工,隋炀帝又下令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夫百余万,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又自板渚(今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疏通莨荡渠故道,使水入淮,到达山阳(今江苏淮安)。

此段河道,其实便是名满全球之隋朝大运河首期工程。

隋朝大运河开凿其实始于文帝时代,当时引渭水从大兴城到达潼关,长达三百里,名曰广通渠,用以转运关中进出物资。

炀帝即位,更开凿东南运河,遂有通济渠。又发淮南民工十余万,自山阳疏导吴王夫差所开邗沟,引淮水南下至扬子(今江苏邗江南),汇入长江。

通济渠沟通黄河、济水、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由此成为运河主体。渠宽四十步,以通龙舟,沿渠筑御道,植柳树,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柳荫相交。

每两驿置一离宫,自京都至江都四十余所。

东都既成,大业元年五月,炀帝又在东都西郊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苑内掘湖,名积翠池,周围十余里。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各相距三百步,高出水面十余丈。

山上山下,建筑回廊及各式楼台殿阁。

积翠池北岸有龙鳞渠,迂回曲折,流入池里。沿龙鳞渠分建十六院,名为长春、永乐、延光、明修、合香、承华、凝晖、丽景、飞英、流芳、耀仪、结绮、百福、万善、清暑,每院由一位四品夫人管理。各院内四季花木常新,秋冬草木凋谢,则剪锦彩为花叶。

为防止锦彩退色,随时调换新花,保持常有可供玩赏之景。炀帝好夜游,常在月夜携带宫女数千人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表演,弦歌达旦。

大业元年八月,契丹兴起,寇略营州。炀帝命通事谒者韦云起为将,联合突厥击之。

字幕:韦云起,字庆立,京兆万年人,师从太学博士王颇。开皇年间举明经进士,得兵部尚书柳述举荐,由此发迹,至大业年间累迁谒者仆射。

韦云起既奉天子委命,亲往突厥王庭来见启民可汗,向其借兵。

启民可汗向与隋朝交好,且亦不愿看到契丹族就此强盛,遂允诺韦云起之请,立派骑兵两万相助,并叮嘱带兵将领,使皆接受韦云起指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韦云起于是兵分二十营,使突厥将领对契丹诈称进攻高丽,需要借道前往。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原在突厥治下,故此任其穿越本部之境,并不设防。韦云起闻报大喜,遂引大军东进,夜半时离契丹军营五十里,突然向契丹发起进攻。

由是大获全胜,俘获契丹男女四万口,尽杀其男子,将女人及牲畜一半赐给突厥。

八月,壬寅。炀帝首次行幸江都,自显仁宫出发,王弘遣龙舟奉迎。

龙舟上建四重楼阁,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层百二十间房,皆饰以金玉,下层是为内侍居处。

皇后乘座翔螭舟,制度虽然差小,而装饰无异。别有三层浮景舟九艘,皆谓水上宫殿。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等各种名目舟船数千艘,使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及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

共用挽船民夫八万余人,称为殿脚。又有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

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