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帼(8 / 9)

魏恭帝元年,加封大将尉迟迥督抚西蜀六州,合以前所封共为十八州。由此自剑阁以南所有巴蜀之地,尉迟迥皆得承制,可随己意封拜及陟黜各郡官员将佐,不必上奏朝廷。

尉迟迥遂在其区内明赏罚、布恩威,绥辑新民,经略未归附之地;未至期年,境内华夷皆怀悦之,老幼妇孺鼓腹而歌。

恭帝闻之,恐尉迟迥在益州坐大,尾大不掉难制,遂诏拜大都督宇文贵为益州刺史,督抚两川诸郡,代尉迟迥镇蜀。

蜀人不服,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率其党帛玉成等围阆中。

同郡李灊亦聚众造反,开府张遁举兵应之。

宇文贵乃命开府叱奴兴往救隆州,又令开府成亚迎击李灊及张遁。

李、张二人势不能敌,于是投降,被械送京师。魏恭帝加宇文贵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宇文贵多用任侠杰健之人,部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盗贼,蜀地因此安定。

西魏恭帝二年五月,王僧辩依北齐帝高洋令旨,迎贞阳侯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以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陈霸先为侍中。

陈霸先原与王僧辩交厚,见其惧于北齐淫威,拥立萧渊明为帝,便生异心。

当年冬十月,陈霸先偷袭并俘获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改立太子萧方智为帝,以萧渊明为太傅、建安王。通报北齐,仍请称臣,北齐主高洋诏允。

陈霸先复以王僧辩阴谋篡逆为名,先行斩之,而后奏于齐帝高洋。

未料此举大为失策。王僧辩死后,旧部纷纷起兵报仇,陆续皆遭镇压失败。王僧辩次子王颁时在关中,立志要报父仇。

魏恭帝元廓继位,宇文泰仍旧专权干政,威逼元廓恢复原姓拓跋氏,并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兵五万攻破江陵,掳梁朝王公以下及百姓数万人为奴婢,分赏三军。

恭帝三年正月,宇文泰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实行改制。尽弃魏晋以来官职名号,仿《周礼》设立六官:宇文泰为太师、大丞相,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余官称号也都仿《周礼》,秦汉官制参照使用,地方官职仍行秦汉旧法。

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将官吏分为十八命,正九命及九命之分。命数实际乃谓品级,不过品以正一品为最高,命以正九命为最高者。借改革官制之际,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又建立府兵制,皆谓复古,不过出于鲜卑族也。

宇文泰通过托古改制,自谓正统,以向世人显示宇文氏并非僭伪,取消民族隔阂。而在府兵制中则通过鲜卑化,照顾鲜卑族感情,泯灭府兵中民族界限。宇文泰通过此番改革,影响大为深远,较当年王莽高明多矣。

恭帝三年四月,宇文泰北巡,九月还至牵屯山染疾。宇文泰自知病重,派人急招侄宇文护前来,托孤道:我诸子皆还年幼,今外敌强悍,内敌亦多。今后国家之事,皆由你决定,必要努力,完成我志,慎之,戒之,重之!

宇文护哭拜于地,一一遵诺。十月乙亥日,宇文泰卒于云阳,时年五十岁,葬于成陵,谥号文公。其子宇文觉嗣父位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护辅政。

次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周孝闵帝,北周建立。不久宇文护将其杀害,西魏至此灭亡,历元宝炬、元钦、元廓三帝,国祚二十二年。若论拓跋鲜卑魏国之祚,则计一百七十一年。

天保十年,北齐皇帝高洋死,年仅三十一岁,庙号显祖,谥文宣皇帝。

是年由于南梁陈霸先冤杀王僧辩,以致震州刺史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各据城反。杜龛遣杜泰率精兵五千攻长城,被陈霸先之子陈蒨击退。

谯、秦二州刺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