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星火!
丞相高欢闻报,离座而起,将手中酒杯往地下一摔,立即下令:遣高敖曹、窦泰、侯景三将,各率三万人马往救城父;命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统一指挥三路军马。
四将领命,点兵出发,齐奔城父。
元庆和闻说高敖曹将至,不敢招惹,遂撤城父之围,挥兵逼近南兖州。东魏洛州刺史韩贤领兵抵抗,元庆和攻城不下,复又进攻南顿。东魏豫州刺史尧雄力拒,将其击败。
高欢恼怒梁军袭扰不休,乃遣行台元晏袭击元庆和大营,又复败之。元庆和屡战屡败,只得无功而返,灰头土脸往见梁武帝请罪。
东魏孝静帝为奖丞相高欢大功,诏拜其子高洋为骠骑大将军、并封太原公。
高洋果断精明,但外表看似迟愚,常为诸兄弟嗤笑鄙视。唯独高欢认为高澄与众不同,曾对长史薛恺说道:此子见识智略非常,我不如也。
高欢欲观诸子智能如何,各付之一团乱丝,令其整理。
诸子理之多时,不得其要。唯高洋抽刀断之,说道:乱者必断!
高欢甚以为奇。复给诸子各备兵力,令其四面出击,又叫都督彭乐率裹甲骑兵进攻。长兄高澄等皆乱阵脚,唯高洋布置兵力与彭乐对抗,不慌不忙。
战事演习结束,彭乐脱去盔甲,向诸位公子叙其战况之时,高洋趁机擒拿彭乐,献给父亲,说道:若逢真打实战,胜负未分之际,见敌将卸甲释兵,不擒而何!
由此高欢愈加惊异,更谓此子非同寻常。
此年柔然头兵可汗向东魏求婚,高欢封常山王之妹为兰陵公主,将其许配可汗。柔然既与东魏结亲,由此带兵南向,又来侵扰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闻说柔然入侵,不欲轻易树此强敌,遂亦效东魏高欢之策,派中书舍人库狄峙为使北行,到达柔然汗廷,与头兵可汗订立和亲条约。
从此柔然可汗与两魏皆成姻亲,就此南北和平共处,各自休养生息,暂休兵戈。
镜头转换,按下北朝,再说江东。
南梁大同二年,茅山道士陶弘景病卒,终年八十五岁。朝廷闻之,谥号为贞白先生。
字幕: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自幼博学多艺,并好养生之术。齐高帝萧道成做丞相时,引陶弘景为诸王侍读,拜为奉朝请,后弃官隐居茅山。
梁武帝萧衍早年与陶弘景交游,即位后恩礼有加,屡以手敕招之,陶弘景拒不出山。若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梁武帝无不谘於陶弘景,占验奇准,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平生着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等道教经籍,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曾遍历名山,寻找药草,着《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魏天平三年春正月,丞相高欢自率万骑奔袭西魏夏州,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攻入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释而复用。乃留都督张琼率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而返。
西魏灵州刺史曹泥闻此,乃与其婿凉州刺史刘丰复叛,归降东魏。西魏于是发兵围打灵州,以水灌城,深三尺有余。
东魏丞相高欢遣阿至罗引三万精骑越过灵州,绕出西魏师之后,西魏军只得退走。高欢遂率部众迎曹泥及刘丰出灵州,徙其遗民五千户而归,以刘丰为南汾州刺史。
二月,东魏司马子如、高季式召文学奇才左光禄大夫孙搴宴饮,孙搴大醉而卒。
高欢亲临吊祭,司马子如叩头请罪。
高欢说道:卿既折我右臂,须为我求可代之者!
司马子如乃荐中书郎魏收,高欢以为主簿,却不如意。高季式复荐司徒记室陈元康,能夜中暗写文书,下笔千言立就。
高欢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