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集 东西分立(4 / 9)

占据州城不降。

宇文泰闻报大怒,即派帐下都督刘亮,引一千精骑袭击豳州。

孙定儿以为敌军尚远,未作防备。刘亮率兵兼程急驰而至,先在州城附近寻一高阜之处,就于山头竖起一杆大旗,令部众隐于山下林中,吩咐如此如此照计行事,自己带领二十名骑兵飞奔进城。孙定儿正在城中府衙设置酒宴,突见刘亮赶到,又惊又怕,不知如何应对。

刘亮上前,一刀砍下孙定儿头颅,然后遥指城外山头大旗,命令两位骑兵:尔等出城,先使万人入城,其余大队人马,皆在山下待命!

二将躬身听命,转身上马而去。座中百官诸将闻听此言,不知城外来了多少人马,并无一个敢动。直到刘亮人马进城,将城内守兵全部缴械,方知来者只有千骑。

宇文泰大队人马开至,已是数日之后,闻说刘亮席间杀贼,千骑定豳州,不由大赞:古之善用奇计者,不过如此,将军真乃孤胆英雄也。

此时氐王杨绍先占据武兴,重新自立为王。凉州暴乱,刺史李叔仁被乱民擒捉,氐、羌、吐谷浑各族所在之地叛乱蜂拥而起,从南岐直到瓜、鄯诸州,跨州据郡者不可胜数。

宇文泰乃命秦州刺史李弼镇守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恶蚝镇守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镇守渭州,卫将军赵贵兼管秦州事务,征收豳、泾、东秦、岐四州粮食,供给军队。

杨绍先闻而恐惧,乃上表自称北魏藩属,并送妻子到宇文泰营中,以为人质。

夏州长史于谨进言:将军今据关中险要,皇帝在洛阳身受凶恶之徒胁迫,不能自安。将军若上疏请将都城迁到关西,则挟天子而令诸侯,可建齐桓、晋文大业,良机莫失!

宇文泰认为言之有理,便令于谨持表进京,进献迁都之策。孝武帝纳之,尚怀犹疑。

侍中斛斯椿便问于谨:高欢叛逆之心,路人皆知;众望所归者,唯宇文泰也。望将军实言于我,不知宇文泰才能,与贺拔岳相比如何?

于谨:大行台武略冠绝天下,人皆尽知。宇文公之才,则文足以安邦,武能平定叛乱。

斛斯椿赞道:果如将军所说,宇文大都督真可谓社稷之靠。

于是便向孝武帝进言,诏命宇文泰亲率大军向东,迎接帝驾西迁。

宇文泰领旨,委任大都督梁御为雍州刺史,使引五千步骑先发。梁御至于蒲阪,见高欢所置雍州刺史贾显度,劝其弃暗投明。贾显度二话不说,便即举城以降。

孝武帝闻得长安,不由大喜,遂诏命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可承制自行封官,不必再奏。

宇文泰领旨,便命寇洛为泾州刺史,李弼为秦州刺史,前略阳太守张献为南岐州刺史。原南岐州刺史卢待伯不从,宇文泰派轻骑袭而擒之。

孝武帝遂又下诏,封斛斯椿兼任领军,自行安排都督以及河南、关西各地刺史。因建州刺史韩贤、济州刺史蔡俊皆为高欢党羽,便令免去韩贤职务,使汝阳王元叔昭取代蔡俊。

高欢闻知不悦,遂向孝武帝上书:臣谓蔡俊功勋卓着,决不可解其职。汝阳王有德,可封以藩国。我弟高永宝现任定州刺史,应避让贤能者。

孝武帝不复其奏,并增设勋府庶子及骑官禁卫,至于数千之众。

永熙三年五月辛卯,孝武帝欲讨伐晋阳,下诏命令戒严,征调河南各州兵马。部队南抵洛水,北靠邙山,孝武帝与斛斯椿亲临视察。

六月丁巳,孝武帝下密诏给丞相高欢:宇文泰、贺拔胜欲为叛变,朕今佯为南征,暗备大军;公宜佯为增援,以坚其信。读后焚诏,勿使泄漏。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高欢早知孝武帝实乃备兵图己,上书言道:臣既蒙陛下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