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据冀州,遣李元忠攻打殷州城,同时却派高乾以救援为名,将殷州守将尔朱羽生诱出城外杀死。遂任李元忠为殷州刺史,上表宣布尔朱氏罪恶,于信都拥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改元中兴,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行台,公开与洛阳对抗。
中兴二年,魏节闵帝元恭宣布元朗为篡逆,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尔朱兆兵出井陉,屯军广阿,征集大军七万,号称十万之众,出兵讨伐。
高欢布反间之计:先说尔朱世隆谋划加害尔朱兆,又说尔朱兆与己同谋图害尔朱仲远,使其之间各生猜疑。
尔朱仲远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晋阳申述,尔朱兆遂带轻骑三百到尔朱仲远帐中,各自分说,却无力辩伪,愈加疑窦丛生,误会更深。
尔朱兆忿忿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疑尔朱仲远有变,于是驰马还军。尔朱仲远复派斛斯椿、贺拔胜追之解释,尔朱兆于是拘捕二人回营,来日才予放还。
尔朱仲远带领本部奔退,高欢乘机进军攻击,大败尔朱兆军。
紧随其后,高欢又连陷殷州、相州,生擒刘诞,迁都于邺城。由此迫使尔朱氏一家忽然警醒,复又一致对外。
尔朱世隆亦知尔朱兆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相互猜疑,因恐被高欢趁机所图,遂请节闵帝元恭迎娶尔朱兆之女,并立为皇后,尔朱兆由此大悦。
继续阅读
尔朱世隆又以厚礼聘请尔朱兆赴京就职,复与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度律三人劝和,约与高欢决战。
大都督斛斯椿见此,私对大将贺拔胜说道:今天下之人皆恨尔朱氏,我等却为其效命,灭亡之日不远矣。不如反之,公谓如何?
贺拔胜道:尔朱天光与尔朱兆各据一方,极难全部除之;但若不根除,则定为后患。
斛斯椿道:此事易也。
乃劝说尔朱世隆,督促尔朱天光等速集洛阳,共同讨伐高欢。尔朱世隆听从其意,发诏征之,尔朱天光不至。
斛斯椿遂亲往拜见尔朱天光,说道:高欢叛乱,只有大王能平,明公岂能坐视宗族遭受夷灭而不顾耶!
尔朱天光不得已,问计于雍州刺史贺拔岳:公谓此事应当如何?
贺拔岳:大王一家雄据三方,兵马强盛,高欢乌合之众怎能对抗!只要同心协力,大王将无往而不胜也。若兄弟之间相互疑猜,则存身自保尚且不及,怎能制敌?依末将观之,殿下不如暂守关中以固根本,然后分派精锐与诸王联合以讨高欢,进则胜敌,退可自保。
尔朱天光因存私心,故而不纳其策。
普泰二年闰三月,尔朱天光出长安,尔朱兆出晋阳,尔朱度律出洛阳,尔朱仲远出东郡,四路人马聚于邺城,号称二十万众,沿洹水两岸驻扎。
节闵帝并命长孙稚为大行台,总督各路大军。
高欢亦知尔朱氏必来,乃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军屯兵紫陌,大都督高敖曹率部曲王桃汤等三千人跟随。
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尔朱兆二十万之众,众寡不敌,情势显然。
高欢因问高敖曹:都督所率皆为汉兵,恐不足成事。孤拨一千鲜卑兵给你如何?
高敖曹答:我所率部曲训练许久,不比鲜卑兵弱。若杂以鲜卑,彼此不融,胜则争功,败则推罪,反而不能指挥也。
高欢笑道:如此,可决战矣!
乃将牵引辎重之所有牛驴以绳索连系在一起,先堵塞自家军队退路,然后出兵与战。
闰三月庚申日,尔朱兆率三千轻骑夜袭邺城西门,未能成功。
二十九日,高欢集中兵力,只留少量军队守护邺城,将主力精锐二千骑兵及三万步兵尽出,皆调到邺城东南方韩陵山下,摆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