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集 大眼无敌(7 / 8)

十数战,不能克复寿阳。

杨大眼自知北军精于陆地攻杀,不习水战,于是趁淮河水急之际,令部将连夜在上游决堰凿渠,放水冲毁敌营。

梁军大溃,被淹死无数,败军引投高阜,不敢复还淮河南岸。

杨大眼遂安置守将,自引大军还朝,被朝廷加封为平东将军。复命其以本将军职务出任荆州刺史,镇守北荆州。杨大眼在任之时,为震慑蛮族,常用蒿草捆扎成草人,穿上蛮人青布衣衫,在校场令众军以其为靶练习骑射,向草人张弓射击。又召来许多蛮人,令其围观。

狂射已毕,杨大眼对蛮人说道:尔等假如胆敢叛乱投敌,我便如草人一般射杀。

蛮人见此,两股战战,不敢抬头。其后不久,杨大眼又闻北淯郡有老虎出没为害,遂亲自进山与之搏斗擒获,割下老虎脑袋,回来悬挂于闹市。

从此荆地蛮人互相转告:杨公乃是恶人,常以蒿草扎我形状,然后射杀。连深山老虎都难免噩运,此人不可犯之。

于是再也不敢为寇作盗,荆地遂平。

杨大眼在北荆州任州官两年,自己虽不看书,但常使人读书听之,听过之后全能记住。若写告示,都以口授,故虽然识字不多,亦颇具文采,出口成章。

杨大眼生有三子,长子名叫杨甑生、次子唤作杨领军、幼子取名亿征南,均以出生之时自己所居城守或所领官职为号。

三子皆乃正妻潘氏所生,因耳濡目染父亲言传身教,长大成人后均善排兵布阵,世人皆谓其气度才干,颇有其父气象。

杨大眼擅长骑马,身穿戎装雄伟挺拔,即盔甲在身,亦腾挪跳跃灵活自如。巡抚士兵如子,见士兵伤病,则为之落泪伤心。为将帅而身先士卒,出入敌阵英勇无畏,遇者披靡。

南敌督军将帅闻说对手是杨大眼,个个惊惧。传闻淮泗、荆沔一带,若提“杨大眼来了”可医儿啼,便如当年张辽名望。时人推许杨大眼骁勇果敢,即使关羽、张飞不能过之。

然而淮堰一战,杨大眼喜怒无常,鞭打士兵,人谓其必如张飞一般,命将不久。

其后杨大眼在北荆州镇守两年,果然卒于任上。

当初大眼因兵败被黜流落营州,妻潘氏在洛阳多交少年,行为很是不端。待杨大眼为官中山,侧室所生女夫婿赵延宝以此事告知岳父,杨大眼遂幽闭潘氏杀之,后娶继室元氏。

杨大眼死后,潘氏所生三子来见继母元氏,询问父亲印绶何在。

当时元氏刚怀身孕,指着腹部对三子说道:你父爵禄当由我儿继承,你等自挣功名,休作此指望耶!

甑生等三子闻此,无不咬牙切齿。

继续阅读

诸子及部将扶杨大眼丧棺将回京师,在离城七里城东营车露宿。当夜二更时分,女婿赵延宝率人偷偷打开杨大眼棺材,亦欲寻找印绶,被杨大眼幼子杨征南射死。

元氏闻知大惧,不顾有孕在身,急出营帐奔逃入水。

杨征南又欲张弓射之,被兄长杨甑生拦住道:天下焉有杀害己母者?

于是诸子取出杨大眼尸体,驮之于背上马,在左右随从簇拥下叛离朝廷,复往南归。荆地兵将畏惧甑生等人骁勇善战,不敢苦追。

甑生等人遂奔往襄阳,归顺梁武帝萧衍。

却说北魏尚书裴植,自谓门第不比王肃低,而且志高气傲,常对人说:非我欲做尚书,乃尚书需由我做也。

每入朝议论政事,喜当面讥刺众官,并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汉夷不同种,不宜夷人位于百世衣冠汉人之上。

于忠、元昭皆切齿恨之。尚书左仆射郭祚自以为东宫师傅,每望封侯,帝诏便以其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吏。

郭祚